论声乐演唱中的“平衡”关系 ——以陆在易作品《家》为例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got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乐演唱是艺术的一种表演形式,也是一门实践与理论高度结合并相互支撑的学科。在声乐演唱中要达到流畅规范、游刃有余,不仅要有丰富的实践经历与歌唱体验,而且要对发声器官和歌唱相关生理机能有深刻了解,在此基础之上配合勤学苦练,才能建立稳定的歌唱状态。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学习声乐的方式愈加多样,相关专业的实践和理论知识也越来越丰富。对于在演唱中出现的声音“轻重”、“前后”、位置的“高低”等各种技术上的问题,专家的言辞是大相径庭,所以初学者难免会产生一种声乐学习其实没什么标准,怎么唱都说得过去的想法。本文试图以艺术歌曲《家》为例,从宏观的维度分析“平衡”在演唱中的重要作用,结合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经验,从微观的视角解读演唱中失衡带来的问题,以“平衡”一词并行的“双词”语境,来阐述声乐演唱中机能构建下演唱的对立与统一,进而延伸到声乐演唱的整体平衡,最后再将理论用于实践。希望能通过这次研究,丰富个人歌唱理论知识,突破自我歌唱瓶颈,建立起符合自身的歌唱方法,也希望能够为广大声乐爱好者提供一些学习的方向。在论述中难免有观点不妥之处,恳请老师给予指正。
其他文献
《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s.244 No.11)是李斯特所创作的《匈牙利狂想曲》中的一首,体现了吉普赛民族风格。本文以《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为研究对象,根据文献调研以及自身在平时练习、演奏方面的体会,再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将本文分为三部分,从作品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和声音响等的音乐本体进行分析;从该作品中的各个段落出现的相关技术难点进行梳理与分析,例如震音、装饰音、华彩、双手八度等;最后对上一章
莫扎特是古典主义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创作的音乐涉及各种体裁,在歌剧上的成就也十分突出,《唐璜》是继《费加罗的婚礼》之后又一部经典的歌剧之作。莫扎特运用独特的音乐手法刻画了歌剧《唐璜》中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为丰满的便是主人公矛盾的人物性格,通过对莫扎特所处时代背景的分析,笔者了解到莫扎特反抗精神的萌芽和外延。虽然《唐璜》不可避免地涉及社会道德伦理问题,但其出发点并不是使人知善恶,而是让人得到审美愉悦
在协会实体化的大趋势下,民间武术组织在改革进程中遇到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民间武术组织深入剖析,探究民间武术组织趋向真实的存续规律。本研究使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收集民间武术组织资料,并使用扎根理论、数理统计法对资料进行深度分析,针对太原市形意拳协会的存续得出5个核心原因:(1)成员的经济条件是协会存续的基础;(2)武术精神是协会存续的核心动力;(3)形意拳传承人的传承关系和
筝曲《定风波》是以演奏者角度,根据诗词历史人物为背景创作的一部古筝协奏曲作品。该乐曲由著名青年古筝演奏家邓翊群老师创作于2015年8月。作品中运用新兴理性的双乐器写作平衡概念,采用筝与钢琴交互写作的理念与作曲方式,使之区别于其他古筝协奏曲,让古筝与钢琴旋律紧密联系环环相扣。音乐气质蕴含苏轼这一淡迫名利的中国文人形象与豁然旷达的精神内涵。乐曲描绘风雨将至情绪沉闷,继而风雨袭来低迷情绪逐渐抒发,尾声雨
小学学校体育中的田径课小学体育课堂的最普通的授课内容。很多学校为了学生安全问题和提高学生的兴趣,一味吸引学生,对传统田径进行了很大一部分的删减,本来体育课开展课时就不足,加之淡化学习内容,学生在课堂仅有的时间得不到锻炼,身体各项素质指标都呈下降趋势。导致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兴趣降低,身体素质下降。为响应号召,激发学生体育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运动,提高其身体素质水平,选择所任教的学校
随着我国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我国正在实现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正在建构从政府一元主导到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新格局。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已成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一项新举措。在大力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战略背景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将对调节、管控局部社会问题具有直接作用和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山西省县级融媒体中心两年多来建设状况的研究,详细了解各县区融媒体中心
本文以大河口墓地出土的陶器为研究对象。文章从陶器的类型学研究入手,先对大河口墓地出土的陶器进行类型学分析,在此基础上排定它们各自的型式演变序列。然后根据类型学分析结果,结合墓葬的层位关系及陶器在墓葬中的共存关系,将大河口墓地出土陶器总体上划分为四期六段,总结出各期段陶器的演变特征。最后通过与其他墓地所出年代较为明确的随葬器物进行类比推定出各期段的年代。通过比较,将本文划分的一期Ⅰ段年代大致推定为西
为了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对外传播的途径要对受众群体产生一定影响,文化翻译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而纪录片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尤其是向国外输出的中国内容的纪录片,需要通过翻译来帮助观众获取所传递的信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本报告选取NHK纪录片《中国神秘纪行》作为实践的素材,整个实践过程中意识到,忠实的翻译原文对文化的理解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是言语间的转换,更是文化间的相互交流。人们对文化多样
临县道情,是历史弥久的传统艺术中一颗珍贵的明珠,它是吕梁山上土生土长的地方曲种。其风格独树一帜,唱腔深沉隽永,起承转合,剧目众多,极富地方韵味,在沿黄河一带的晋西北盛行流传,是吕梁地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曲种,由此在2006年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如今,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科技飞速发展,方便快捷且时尚的影视音文化迅速占领大众市场,使得大部分传统古老的地方曲种处于被严重边缘化的境
近年来,随着政治上民粹主义的兴起和经济方面的逆全球化,世界各国之间健康有效的交流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在这种严峻的国际背景下,跨文化交流变得更加重要。为了进一步促进跨文化交流的研究,笔者选择了由埃弗雷特·M·罗杰斯和托马斯·M·斯坦法特所著的《跨文化交流》(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中的第一章——背景和交流;第四章——交流;第五章——言语交流作为本次翻译实践的材料。该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