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法的再分配功能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cean0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益资源的分配是一个囊括丰富内涵和外延的概念,直观地表现为包括自然资源、社会产品及由此产生的相关利益在内的社会财富在不同社会主体之间分配转移的动态经济过程。具体来讲,分配包括有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两种类型。初次分配属于经济领域内的分配概念,具体是指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各生产力要素和产品的占有、使用关系。再分配,也称社会转移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或实物转移的一种收入再次分配的过程,也是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再分配结果直接反映了社会财富在一个国家的所有社会成员之间的最终占有状况,直接影响着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更是密切相关。对再分配法律制度的探讨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与现实命题。作为市场经济基础性法律保障的民商法主要解决的是初次分配领域的问题,面对初次分配形成的利益失衡局面束手无策。经济法是规范和保障国家经济调节之法,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其要以高于民商法的姿态来调整社会整体利益关系,追求实质正义,是在初次分配结果上对利益的再分配。经济法从社会总体效率和社会总公平的角度出发,充分尊重民商法等法律对于利益和权利的分配,并以后者为基础,对已由民商法和其他法律调整而形成的初次分配经济关系作出再次调整与矫正,是对既存法律秩序下的社会资源、利益和权利的一种再分配。经济法作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运而生的一个新兴法律部门,处于特定时空条件下,对自然资源和社会利益的再次分配呈现出其自身的特质。首先,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其矫正初次分配利益失衡的方式既包括强制性方式,又包括任意性方式。其次,经济法是以兼具社会公共性和可分配性的集团利益为直接分配对象的。最后,超越了公平、效率等传统法律价值目标,经济法是以利益均衡为再分配目标的,强调整个社会利益关系的合理存在状态,更注重利益结构的合理性。作为社会经济和法学共同发展的产物,经济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具有特殊性,这就决定了它所追求的价值理念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正义观就会不同于其他部门的法,经济法追求的是实质正义价值观。经济法是权衡、确认和保障社会整体利益分配关系之法。在国家再分配过程中坚持整体利益原则,是经济法与其他法律调节不同取向的不同选择。此外,经济法能够调整再分配关系,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再分配关系都需要经济法加以任意调整。经济法在调整再分配过程中,既面临着发生在国家、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再分配的范围限制,也面临着来自于政府有限理性方面的调节能力的局限。经济法各子部门法均具有再分配功能。市场规制法通过排除市场障碍,恢复市场自由竞争机制,取消垄断和不当竞争取得的利润,提高同类竞争者的经营收入和消费者剩余来保障其再分配功能的实现。国家投资经营法按照国家经济调节意图,运用自己拥有的资产,直接投入到某些经济领域和再生产的某个环节,并参与经营活动,以此对国民经济的整体结构和运行进行调节来实现其再分配功能。国家宏观调控法以“国家计划——经济政策——调节手段”为轴线,通过国家计划、财政、税收、金融、产业政策、价格管制等各种调节手段,从国家整体的、宏观的角度来对社会资源和利益进行再度调整,以此来实现其再分配功能。
其他文献
期刊
中国的民族音乐经过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音乐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西方一元化"理念及各种流行音乐的流行,民族音乐渐受冷落。我国民族音
针对国内机型维修培训的目标分析,对比国内外具体适航/持续性规章文件条例,分析国内现有适航,持续性适航规章中的不足;针对不足提出具体分析机型维修培训目标的流程与方法,根
文章基于中小企业成长理论,结合某市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评价中小企业成长性的指标体系。该成长指标纳入中小企业的发展、创新、转型升级及服务指标,通过设定
针对现在居住小区环境设计中容易出现的几种不良倾向,提出在“居住小区环境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重要内容,同时结合学生作业加以说明,以进一步突出“居住小区
研究背景:宫颈癌是我国妇科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通常在35岁以后,高峰年龄在45-49岁,近年来其发病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早期发现和有效治疗对于保护患者生命健康,
采用电喷雾离子阱多级质谱技术对6种他汀类药物进行系统研究,总结了该类化合物的电喷雾质谱断裂规律。根据主要药效基团存在形式的不同,分两类解析。第一类:辛伐他汀和洛伐他
古树年龄的测定对古树等级的界定以及古树保护相关执法工作的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大量样品试验基础上研制出的活古树无损伤年龄测定技术,在不对活古树造成损伤的前提下,可
21世纪开放空间规划语言必须以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交流方式提供一种现实的反映.同时,它也应该将科学和纯粹的艺术以及情感上的、直觉上的元素结合起来,考虑多种有创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