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生物修复条件下对虾池塘养殖容量评估模型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_john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虾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残饵及排泄物直接影响虾池水体和底部沉积物的质量,而其积累和分解是养殖水体自身污染的主要来源。在污染严重的对虾养殖池塘,有机物质的腐解使氨氮含量升高,而氨氮是虾塘中普遍存在的毒性物质,在高浓度时对虾体有致死作用,即使在安全浓度范围内也显著影响虾体的生理功能,抗病力下降,更易发生疾病。综合循环养殖是一种克服虾塘自身污染、合理利用水体的生态养殖模式,而如何在环境允许的前提下实现对虾与其他养殖品种的合理养殖密度搭配,并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物质、能量利用效能,有可能通过养殖容量模型的研究得到解决,因此尽快开展对虾池塘养殖容量的研究变得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历史资料收集、现场实验、现场模拟实验、室内模拟实验等综合性方法研究了综合生物修复条件下对虾池塘养殖容量研究中涉及的主要过程,并根据虾塘水体无机氮的收支平衡原理,初步构建对虾循环养殖池塘对虾养殖容量评估模型,模型中主要考虑对虾、贝类、浮游动物、沉积物—水界面作用、新生残饵、浮游植物、大型藻类、生物滤池和硝化反硝化作用等九个状态变量,进而估算在不同综合生物修复体系下对虾池塘养殖容量。主要结论如下:1.2007年10-11月开展了室内综合生物修复实验研究,结果认为复合贝类、龙须菜和生物滤池内循环组为综合生物修复效果最佳组,该组水体质量接近或好于日换水量10%的单一精养模式。2.2009年5-10月开展了现场综合生物修复实验,虾池pH没有明显变化,而溶氧含量保持在5.00 mg·l-1以上,营养盐、COD和SS等始终保持在对虾耐受范围之内。3.从2008年到2009年,根据实测数据和已有的公式对9个主要过程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9个过程研究的变化趋势。这些过程包括对虾的氮排泄过程、虾塘中新生残饵氮的溶出过程、沉积物-水界面IN的交换过程、牡蛎的氨氮排泄过程、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过程、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过程、龙须菜的固氮作用、生物滤池去除IN的作用和沉积物硝化与反硝化作用等。4.在上述过程研究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综合生物修复条件下对虾池塘养殖容量评估模型,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虾塘水体DIN养殖季节的变化规律,进而估算了综合生物修复条件下对虾养殖池塘养殖容量,结果为:在其它生物修复条件下不变的情况下,当牡蛎放养量为0-1500 kg·mu-1、龙须菜0-430 kg·mu-1时,对虾池塘养殖容量为100-600 kg·mu-1。
其他文献
云南麦子河水库大坝为修建在砂土地基上的均质土坝,大坝防渗系统存在多种病害、缺陷,大坝除险加固工程涉及新老填筑坝体、坝基、岸坡以及新老防渗体结合等诸多技术难题。根据
1996年,农民工对于加班是不是合理合法的疑问,开始屡屡见诸报端。  比如,“我们是电子厂职工,一天加班8~9个小时。我们对此提出异议,公司却说给了加班费,你们没白干。请问:给了加班费就可以让职工加班吗?”  还有,“我是鞋厂女工,业务多了就得加班做鞋,从晚上6点忙到12点,按件算工资,没有周六、周日休息。请问:这样按件发工资合理嗎?”  这类法律咨询不计其数,成为那个时代农民工对“血汗工厂”的第
目的探讨我院药库药品有效期管理的方法。方法根据工作经验对疗养院药品各个环节药品有效期的管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通过科学的药品效期管理,使疗养院药品确保在有效期内使
语言与文化唇齿相依,在职校盲生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中西文化的导入,更有利于降低英语学习的难度,激发盲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盲生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正>近来蜂刊上常有"我国蜂业后继无人"的报道,笔者通过30多届标准化养蜂培训班的调查,也深刻体会到我国养蜂业已经陷于后继无人的困境了。为了振兴我国蜂业,一些文章作者呼
<正>近代中国为什么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史学界一些人认为,主要是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这种看法,过份强调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却很少论及甚至忽视封建主义对中国社会发展
<正>1纳雍县情简介贵州省纳雍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与云南省接壤的乌蒙山区,总面积2 448 km2。这里大山绵延,沟壑纵横,平均海拔1 685 m,年平均气温13.7℃,年降雨量1 262 mm,属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择期手术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影响。方法对观察组200例病人进行规范的术前访视、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前护理。于术中由巡回护士观察记录病
<正>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肯定有其成功的企业文化,一所名校的成长中必定有其独特的校园文化。中山小学是所百年名校,之所以能够久负盛名,就她有一种团结奉献、求实创新、幸福
会议
在介绍广州大学城绿化系统结构的基础上 ,详细分析城内高校五大组团在生态环境规划设计方面的特色 ,强调在建筑中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