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下游三种仔稚鱼的耳石形态与生长及其与环境关系研究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lin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鱼类耳石是鱼类内耳中的生物晶体,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用于调节平衡和听力。其具有结构的特殊性、生长的日积累性、环境的响应性、成分的稳定性等特征,在渔业管理和鱼类研究上具有广泛的应用。耳石还能用于鱼类日龄与年龄鉴定、鱼类产卵场的推测、早期生活史等方面的研究。本文以柳江下游太湖新银鱼、尼罗罗非鱼、齐氏罗非鱼三种鱼类为研究对象,基于耳石的形态学方法、傅里叶椭圆分析方法、耳石日轮鉴定方法等,全面地研究了耳石的形态、耳石的日轮及其用于种群判别、日龄鉴定、鱼类生长等。此外,本文还结合所采集到的环境因子进行对应分析。目的在于提供三种鱼类的生物信息,为柳江的渔业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为鱼类耳石研究领域提供基础资料。主要结果如下:(1)太湖新银鱼的耳石特征不明显,其无明显的基叶与翼叶分化,轮廓相对平滑,左右耳石差异不显著。尼罗罗非鱼的耳石与齐氏罗非鱼耳石特点十分相似,基叶和翼叶呈平滑的大型弧度,轮廓呈凹凸不平,但无锯齿。尼罗罗非鱼与齐氏罗非鱼左右耳石的差异均不显著,但两种鱼类的耳石形态变异系数较大。(2)在耳石传统参数与体长的拟合中,三种仔稚鱼拟合最好的模型大多为幂函数模型,此模型的AIC和BIC值也最低,拟合度优良,能够很好地解释数据情况。通过模型的拟合,能够很好地表达和预测体长和耳石面积、周长、长、宽的关系。在所有的模型AIC和BIC的计算值中,最小值均为同一模型,不存在BIC在面对一些样本量巨大的情况下,公式中的惩罚项偏大,出现AIC和BIC选择模型不统一的情况。(3)太湖新银鱼的主成分分析中,共得到12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第一个主成分对总方差的解释率为34.24%,前12个主成分对总方差的解释率为90.98%。尼罗罗非鱼的主成分分析中,共得到11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第一个主成分对总方差解释率为25.23%,前11个主成分对总方差解释率为89.97%。齐氏罗非鱼的主成分分析中,共得到10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第一个主成分对总方差解释率为25.02%,前10个主成分对总方差的解释率为88.59%。通过主成分分析有效的避免了后续的判别分析中参数过多而导致的判别式复杂的情况,且保留了较多的描述轮廓的傅里叶谐值信息。(4)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耳石传统参数的判别分析效果最好,尤其是在区分太湖新银鱼与其他两种罗非鱼上,太湖新银鱼和尼罗罗非鱼区分中,判别正确率为87.6%;太湖新银鱼和齐氏罗非鱼的区分中,判别正确率为82.8%;三种仔稚鱼的区分中,判别正确率为62%。其次基于耳石传统参数与傅里叶谐值的判别分析也取得不错的效果。在两种罗非鱼间的判别分析中,基于耳石传统参数的判别分析效果最佳,但总体情况不理想,尼罗罗非鱼和齐氏罗非鱼的区分中,判别正确率为59.5%。研究结果表明了传统参数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于某些耳石来说判别效果较好。(5)太湖新银鱼的日轮明暗带间隔较短,日轮暗带较细;尼罗罗非鱼与齐氏罗非鱼的明暗带间隔较长,日轮暗带较宽。太湖新银鱼的最优生长模型为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模型与Logistic生长方程模型,其中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和Logistic生长方程拟合优度(R~2)均为0.896,两者均有较好的拟合度。尼罗罗非鱼与齐氏罗非鱼的仔稚鱼的最优生长模型为Logistic生长方程模型,其中尼罗罗非鱼Logistic生长方程拟合优度(R~2)为0.791,齐氏罗非鱼Logistic生长方程拟合优度(R~2)为0.857。通过生长模型的拟合,本研究可以很好的推测鱼类的生长情况。(6)太湖新银鱼的孵化高峰期为2月1日到3月31日,胚胎发育时间在3天左右,可推测太湖新银鱼的产卵与孵化高峰时间一致。尼罗罗非鱼和齐氏罗非鱼产卵高峰期为5月1日至6月15日。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两种罗非鱼产卵与温度呈显著相关,与溶解氧、电导率、流速、透明度、水位、流量的相关性不显著。(7)通过文献统计学分析,本文得到了鱼类耳石研究领域中比较有影响力的国家,机构,期刊,作者等信息。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本研究发现,在鱼类耳石研究领域中,无论是研究的产出和质量,还是研究的合作方面,美国均占据了领先的地位。鱼类耳石目前研究的热点在耳石化学、耳石结构与渔业研究、年龄与生长这三方面。
其他文献
在地下水系统中,作为溶质的重金属离子(如Pb)能够吸附在方解石族岩石表面并影响其溶解过程。本文利用化学计量法将方解石-水-CO2体系反应与平衡模型拓展为(Cax,M1-x)CO3-水-CO2体系反应与平衡模型,并给出溶液中相关组分关系公式。根据固溶体-水体系热力学平衡理论,推测模型计算出的平衡时溶液状态对应Lippmann图的最低化学计量饱和点,提出给定组分最低化学计量饱和点应在对应两种纯物质溶度
学位
为探究秸秆还田对甘蔗地土壤优先流运动的影响,本研究以广西甘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染色示踪试验,室内原状土柱入渗实验,结合图像解析技术、生态学景观格局分析、水流入渗仿真模拟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土壤优先流空间特征和水流入渗运动进行探究,并对优先流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分析。为提升广西甘蔗种植过程中的水肥利用效率,完善秸秆还田下农地土壤水分运动相关研究提供相应的科学支撑和理论基础。本研究结果
学位
思的河流域位于桂林市阳朔县,其上游有一老厂铅锌矿。自老厂铅锌矿开始开采以来,矿山排水与尾矿堆积造成流域内严重的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不断地影响下游居民生活与农业生产活动。本文利用水化学统计、离子比例和多元统计等方法对思的河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环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采用Surfer和GMS软件对思的村所在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在空间中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认为
学位
随着印染行业的高速发展,染料需求也日益增多,其中偶氮染料在整个行业占据着重要地位。染料废水难脱色、难降解的特点成为了印染行业废水处理中的一大难题。基于活化过硫酸盐产生SO4·-的高级氧化技术因其氧化电位高,可对绝大部分有机物进行氧化降解而备受关注,但该技术的使用需要维持一个良好的酸性条件和提供稳定的活化剂。黄铁矿氧化既可缓释Fe2+持续活化过硫酸盐,又可维持良好的酸性条件,可作为活化过硫酸盐良好的
学位
广西龙脊梯田是中国南方稻作梯田的典型代表,因梯田结构的特殊性而具有独特的生态景观,降雨作为该区土壤水分的唯一来源,是制约植物生长和分布的关键因子。近年来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增强,部分区域植被退化、土壤塌方日益严重,生态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受到了威胁,其生态屏障作用的减弱严重限制了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量化植被及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特征,对揭示区域植被恢复及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森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与
学位
农业面源污染是水环境保护和治理面临的重要挑战,氮、磷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会仙湿地作为中国最大的岩溶湿地,被誉为“漓江之肾”,是漓江流域最大的喀斯特地貌原生态湿地。然而,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未被利用的氮磷养分累积于土壤,在降雨和灌溉的作用下淋溶流失进入地下水,对会仙湿地土壤及地下水造成污染风险。探究会仙湿地土壤及地下水氮磷污染情况,分析氮磷在土壤-浅层地下水中运移情况,对漓江流域会
学位
矿泥颗粒细小、带负电、呈流态状、p H呈中性,在自然状态下难以沉降,其处理和处置成为一个世界性大难题。因此,本文以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洗矿产生的矿泥为研究对象,选取无机混凝剂(PAS、PAC、PFS、PFC)、PAM(APAM、NPAM、CPAM)为药剂,对矿泥的混凝沉降及其泥水分离过程的重金属转移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矿泥主要矿物成分为高岭石、一水硬铝石、石英和三水铝石等铝硅酸盐矿物,主要
学位
微塑料通常被定义为尺寸小于5mm的塑料颗粒,其生态环境效应已成为全球生态环境研究的热点。土壤作为全球最大的塑料库,微塑料在土壤空间分布和迁移过程关系到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研究陆地土壤微塑料形态特征、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矿物相互作用机理十分重要。本论文通过调研广西所辖14个地级城市142个农田微塑料样品,研究微塑料在农业土壤上的污染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结合调研结果,以两种最典型微塑料为研究对象,探讨
学位
两栖动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中生境选择是两栖类动物保护的重点和热点。蚓螈目共有10科33属214种,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是蚓螈目动物在我国分布的唯一物种。目前,它的生境特征和选择缺乏系统的和量化的研究。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我们通过样线法与样方法对版纳鱼螈的生境选择及影响因子进行调查研究,共计采集了546个样方数据,其中雨
学位
装配式建筑因对自然污染低、施工速度快、成本可控、安全耐用等优势,在世界各地应用广泛。装配式梁柱节点的形式不仅决定建筑抗震性能,同时还会对施工进程有一定的影响。安全、便捷的节点构造已成为装配式建筑研究的难点与热点。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和灌浆套筒连接方式的不足,本文提出一种梁柱节点C型卡槽的连接方式,卡槽连接节点主要通过锚固钢筋与卡槽内灌浆料的粘结力和端部机械锚固承压力来保证连接,简化了节点构造,避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