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斯氏副柔线虫在传播媒介角蝇体内发育过程的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p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病(Parabronemosis)是山斯氏副柔线虫(Parabronema skrjabini)寄生于骆驼真胃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养驼业的寄生性线虫病,该病的传播媒介为西方角蝇(Haematobia irritans)和截脉角蝇(Haematobia titillans)。为了弄清斯氏副柔线虫在角蝇体内的发育过程,本研究从骆驼生活环境的驼粪和牛粪中,大量收集疑似角蝇幼虫,依据角蝇幼虫龄期划分标准,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其为角蝇各龄期幼虫;继而大量剖解角蝇各龄期幼虫,在其体内寻找疑似斯氏副柔线虫幼虫,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找到的疑似斯氏副柔线虫幼虫进行鉴定,统计角蝇各龄期幼虫体内斯氏副柔线虫幼虫的感染率并观察其形态特征。与此同时,对内蒙古地区西方角蝇和截脉角蝇18S rDNA基因全序列进行克隆和测定,比较两种角蝇18S rDNA基因序列及其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9种双翅目昆虫18S rD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并利用它们的全序列和最保守同源区构建系统进化树,以确定两种角蝇在双翅目昆虫中的位置,并为双翅目不同科属昆虫之间的差异性及其分子系统进化特点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从骆驼生活环境的驼粪和牛粪中收集的角蝇幼虫被证实是角蝇各龄期幼虫,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角蝇幼虫时,改良酚/氯仿抽提法是提取角蝇各龄期幼虫DNA的最佳方法。②角蝇感染斯氏副柔线虫虫卵始于其幼虫阶段,其Ⅰ、Ⅱ、Ⅲ期幼虫均可感染,且平均感染率分别为4.48%、5.66%和4.78%。角蝇各龄期幼虫体内的斯氏副柔线虫幼虫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结构相似,虫体头端钝圆,口针明显并位于其顶端;尾部尖细向腹面弯曲,肛门开口于虫体近末端;其内部结构比较简单,可以看到食道,且能分出食道肌质部和腺质部,肠与食道后端相连。③西方角蝇和截脉角蝇的18S rDNA基因全序列长度均为1984bp,二者的同源性为96.4%,存在73个识别位点,其中截脉角蝇的18S rDNA基因序列系国内外首次报道。11种双翅目昆虫18S rDNA基因序列具有三段保守程度较高的同源区,分别相当于西方角蝇18S rDNA基因序列的320bp~693bp、848bp~1181bp、1569bp~1849bp,其中第一段为最保守同源区;利用其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对11种双翅目昆虫进行分类,比18SrDNA基因全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更符合传统形态学分类结果。本研究首次在角蝇各龄期幼虫中分离鉴定出斯氏副柔线虫幼虫,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这不仅填补了国内外对上述研究的空白,还为弄清斯氏副柔线虫在传播媒介角蝇体内的发育过程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有效性是衡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想要实现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不仅需要完成足够数量的知识教授,还需要从教学形式与方法的科学创新上进行保障,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
1991年6月30日,经济参考报走完了她的第一个十年。十年,3247期报纸,把它摞起来高不过57厘米。但它却凝聚着《经参》人十年创业的血和汗,十年发展的苦和乐,十年奋斗的情和爱
无论是学生的学习生活还是日常生活,数学都具有举住轻重的地位.而通过学习数学,人们的逻辑能力和思辨能力都可以得到一定的锻炼.但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十分枯燥乏味,很难吸引
在新课程基本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案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备受我国的相关教育工作者们青睐的教学方法之一。初中数学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文化语文”是建立在文化背景下的语文教育教学,指在丰富的文化熏陶、传承、感染和建构中进行语文教育。这种文化语文,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精神塑造,使学生感受真善美,形成正确
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al enteritis,DVE)是由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高度传染性疾病,给水禽养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常用
中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应该积极摸索良好的教学方法,采用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改变厌烦写作的心理,树
期刊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细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它以发热,流产为主要症状,严重威胁着人畜健康。全世界每年出现500,000例人布鲁氏菌病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是当前新闻界的一个重大课题。在我们党建党70周年前夕,全国记协召开这个座谈会,专门研究和探讨这个问题是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