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企业群落脆弱性形成机理及其评价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tso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已开始了对国有资源型企业给予大量资金的支持,推动其发展替代产业,以使它们在资源枯竭时,能够顺利完成产业转型。然而,仍有不少资源型城市因为资源枯竭即将面临“矿竭城衰”的威胁。值得关注的是,这一问题并非我国特有,有的开始了产业转型,但至今也尚未彻底完成:有的转型成功,有的转型失败。为什么资源型企业群落产业转型如此艰难?为什么同样面对资源枯竭的威胁,有些群落日趋衰败,而有些群落通过重建却能迅速崛起?本文创造性将“脆弱性”概念引入管理学领域,并与资源型企业群落的持续发展相联系。从系统的角度来看,支撑资源型的区域经济发展不仅有资源型产业,还有与资源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如果后者具有良好的成长能力能够替代前者,实现了所谓的转型,那么,即使资源枯竭,也不会出现整个群落的衰退。究其原因,关键在于资源型企业群落不仅缺乏应有的多样性、适应性、灵活性,更重要的是缺乏对原有群落生态的替代性恢复能力,简言之,资源型群落的脆弱性是其衰败的根源之所在。脆弱性分析的哲学思想和应用来自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自然灾害研究,在怎样确定人群中那些最脆弱的人群以及寻找如何应付和适应灾难的机制以减轻其危险的需求下而产生的。起初,主要集中于地学领域,且这一术语多频繁地出现于风险和灾害等方面的文献中;随后,越来越多应用于全球环境变化和环境与发展问题的研究中。现有的脆弱性研究主要局限于自然与人文系统,经济与管理领域研究成果极少,资源型企业群落脆弱性形成机理尤其缺乏。不仅不能系统地识别脆弱性的驱动因子,而且驱动因子与群落脆弱性以及区域经济衰败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证分析也很缺乏。虽然理论界初步建立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但它缺乏严密地论证,其评价效果的科学性还尚待验证,科学地预警资源型企业群落的脆弱性仍然缺乏先期研究的支持和有效的工具。与脆弱性相关的是对企业集群稳定性与风险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局限于传统的经济学方法,侧重于宏观,忽视了集群对外部环境适应的主动性;风险形成的因素也缺乏系统研究,对集群风险的解释力不够。这些研究为脆弱性的研究提供了相应的借鉴,尤其是影响因素的分析为脆弱性形成机理理论模型的构建创造了条件。目前,理论研究缺乏脆弱性机理的基础性研究,只能解释企业集群能够存在的理由和为什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能解释资源型群落脆弱性产生的根源和机制,导致实践之中很难准确地把握资源型企业群落持续发展中的障碍性因子,无法对资源型企业群落的持续提供有效指导。因此,有必要探索资源型企业群落脆弱性形成机理,揭示其衰败的内在规律,在此基础之上,寻求其治理之策,从而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本文以资源型企业群落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调查问卷、企业访谈、假设检验对资源型企业群落的脆弱性形成机理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实证的脆弱性机理,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对部分样本进行了脆弱性评价。主要内容如下:(1)资源型企业群落与其它行业的企业群落相比,具有明显的资源型产业特点,对这些特点的科学认识是开展本研究的基础。通过生产路径的考察,初步明确了资源型企业群落的边界;基于网络的视角,分别从主体、资源、活动等角度出发,对资源型企业群落的构造进行了系统分析,明确了资源型企业群落是由6大主体以各种资源为纽带,通过多层次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并概括了其根植性、聚集性、分工性、网络性、垄断性等特点。同时,本文也对资源型企业群落的周期演替进行了分析。(2)在国内外有关脆弱性的文献研究基础上,从一般系统的“脆弱性”进行类比,并结合资源型企业群落的特点,界定了资源型企业群落脆弱性的内涵。导致资源型企业群落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很多,从系统的角度讲,主要包括环境、结构、行为等方面。其中,环境方面具体包括资源约束、政府支持、市场变动等因素:结构方面主要是基于考虑资源型企业群落网络;行为主要是指资源型企业群落作为一个系统,在受到外部冲击后所体现的敏感、抵抗、恢复等行为。(3)资源型企业脆弱性的诸影响因素与脆弱性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并非都是直接作用的,有些因素可能是间接的,即这些影响因素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关系;有些影响因素会通过改变其他影响因素来改变资源型企业群落的脆弱性。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构建了基于E-SCP范式的研究框架,通过文献研究与逻辑推理对环境(E)→结构(S)、结构(S)→行为(C)、行为(C)→绩效(P)等路径的逻辑关系进行了理论假设,初步建立起包含20个路径假设和5个调节效应假设的资源型企业群落脆弱性形成机理的概念模型。(4)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概念模型中所涉及的资源约束、市场变动、政府支持、商业网络、技术网络、社会网络、敏感性、抵抗力、恢复力等脆弱性影响因素以及脆弱性等相关变量逐一进行操作化定义与测量,从而完成问卷设计工作,为假设检验奠定基础。(5)对资源型企业群落进行大样本的统计调查,得到第一于资料,利用统计软件对样本进行描述,并对样本数据进行同源检测、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确保样本数据质量,在此丛础上用SmartPLS2.0软件对概念模型进行PLS法验证。结果表明,20个路径假设中有17个获得了支持,3个未获支持;5个调节效应中,有1个获得了支持,有1个获得了反向支持,另外3个未获支持。本文对通过验证的假设与未通过验证的假设分别加以进一步讨论,以揭示资源型企业群落脆弱性形成机理。(6)根据通过实证检验的脆弱性形成机理模型,构建资源型企业群落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指标间复杂的网络关系的特点,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并在所调查的问卷中随机挑选一些样本进行脆弱性实际评估,根据脆弱性的不同引致原因,将资源型企业群落分成四种类型,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与建议。本文建立了资源型企业群落脆弱性形成机理,可以很好地说明资源型企业群落脆弱性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引发的,有外生(环境)作用,也有内生(结构)作用,还有复杂的作用过程。其中,资源约束在脆弱性形成过程中的源头作用,加上市场变动,政府支持这两个对脆弱性形成起对立作用的力量直接影响或调节作用,构成资源型企业群落较为复杂的外部环境;外部不断扰动的环境,对资源型企业群落的结构造成影响,致使商业网络刚性、技术网络刚性、社会网络刚性的强化,其不利作用凸现,从而导致群落的行为能力,诸如敏感性、抵抗力、恢复力等能力不足,从而使得资源型企业群落脆弱性显现,严重的走向衰退。本文构建了基于E-SCP范式的资源型企业群落脆弱性综合评价框架,根据实证的脆弱性形成机理模型中各个潜变量之间的网络关系,建立了基于ANP的结构模型,从而确立各个指标的权重。而这种基于E-SCP范式,采用ANP法确定权重的资源型企业群落脆弱性评价模型应该开放或普适的,可根据实践的需要可以动态地加以调整,从而增强实践操作性。通过选择部分样本,对资源型企业群落综合评价框架进行了应用研究,发现资源型企业群落脆弱性的引致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环境约束:二是结构刚性。根据评价结果,可将资源型企业群落进一步可以划分为低-低型、高-低型、高-高型、低-高型。与此对应,资源型企业群落脆弱性可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但不论何种治理模式,创新的作用不容忽视。总之,本文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丰富和完善了国内外学者有关资源型企业群落的发展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现实中的资源型企业群落脆弱性的原因,基于E-SCP范式的资源型企业群落综合评价框架也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可操作性,可为资源型企业群落脆弱性的治理提供一个新的切实可行的工具。
其他文献
最近,山东省莱州市农机局对第二批补贴资金需求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摸底。据统计,第一批补贴资金发放结束后,全市仍有2391户农民在申请第二批衣机补贴资金,申请资金累计达900万
针对我国农机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我国农机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对农机化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农机化;加强政策和法律建设,加大依法行政力度
为加快推进全国玉米生产机械化,4月10日,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2008年全国玉米生产机械化工作会议,并启动全国10个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点项目。农机化管理司宗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无农不稳。对伴随改革开放而恢复和改制发展的农业银行而言,农业兴则农行兴,农村稳则农行稳,农民富则农行富,更是新中国农业银行发展史上的一个不
沙漠地区修建公路,路基填料基本以风积沙为主,而对风积沙所固有的工程特性,其压实质量标准目前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在室内试验、现场测试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风积沙中
随着人们社会生活节奏、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且在心血管疾病的早期,没有任何症状,也就是说,病人很难发现自己患有此病,
在2017年全国中职院校技能大赛中,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代表河南省共参与了8个赛项的角逐,最终取得2金、3银、2铜的佳绩。“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自2008年参
报道了CdS薄膜的CBD法沉积及其结构特性 ,其中的水浴溶液包括硫脲、乙酸镉、乙酸铵和氨水溶液 .研究了水浴溶液的 pH值、温度、各反应物溶液的浓度和滴定硫脲与倾倒硫脲等基
开放式数控系统概念的提出,是数控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自从这个概念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投入到这个研究领域。开放式数控系统具有的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尽量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