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乳杆菌WU14和嗜热古菌来源的GH1家族的β-葡萄糖苷酶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纤维素的生物降解是通过微生物来源的纤维素酶的协同作用来水解纤维素,具有过程简单、转化率高、无污染等优良特点而被广泛应用。纤维素酶是一种多组分酶,包括纤维二糖水解酶、内切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等。其中,β-葡萄糖苷酶能将纤维二糖降解为葡萄糖,有效提升了水解产物对纤维素酶的抑制作用,是纤维素降解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其已在工业、农业、食品、医药、生物能源等领域广泛应用。β-葡萄糖苷酶主要来源于天然的植物和微生物,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来源的β-葡萄糖苷酶具有特殊的酶学性质,如极端耐高/低温和极端耐酸/碱等。因此,进一步挖掘具有特殊酶学性质和应用潜力的β-葡萄糖苷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意义。本研究进行了生长迅速的植物乳杆菌WU14(Lactobacillus plantarum WU14)和嗜热古菌(Thermofilum adornatum)来源的糖苷水解酶(Glycoside Hydrolase,GH)第1家族的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的大肠杆菌异源表达的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分析比对植物乳杆菌WU14的基因组,发现该菌株有8个GH1家族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成功克隆了8个WU14的糖苷水解酶基因,通过序列比对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出8个基因均编码6-磷酸-β-葡萄糖苷酶。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8个基因均具有GH1家族的6-磷酸-β-葡萄糖苷酶的两个典型的保守谷氨酸催化位点,序列一致性在32-74%之间。8个基因在E.coli BL21(DE3)内进行异源表达,通过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8个蛋白均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其中Bgl AW14、Bgl CW14、Bgl FW14为部分可溶性表达,其余形成包涵体。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8个基因的编码蛋白均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并且它们的疏水性较强。亚细胞定位预测可知,除了Bgl EW14主要存在于分泌内和Bgl HW14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其余的六个基因都存在于细胞质内。对8个6-磷酸-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生物学序列分析,为进一步探究植物乳杆菌来源的6-磷酸-β-葡萄糖苷酶的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2)进行了Thermofilum adornatum来源的编码522个氨基酸的GH1家族的β-葡萄糖苷酶(Ta BG1)的基因合成。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发现其与已鉴定的来源于uncultured archaeon的同家族的β-葡萄糖苷酶(Vul_Bgl1A)的一致性仅为41%。以E.coli BL21(Plys)为宿主对蛋白进行原核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验证蛋白表达成功,分子量为59.6 k Da。当底物为p NPG时,Ta BG1显示出β-葡萄糖苷酶活性,其最适温度为95℃,最适p H值为5.0。在最适条件下,其特征常数Km和Vmax分别为0.56 m M和2199μmol/(mg·min),催化效率(Kcat/Km)为3900(1/(m Ms)),高于大多数目前已报道的古菌来源的β-葡萄糖苷酶。Ta BG1具有底物特异性,当底物分别为p NPX、p NPMan、o NPG和Sophorise时,其对应的酶活(U/mg)分别为96、32、70和73,表明β-葡萄糖苷酶Ta BG1对p NPG底物具有较高的水解能力,对于其他底物的水解能力相对较弱;在5mmol/L的金属离子Cd2+的作用下可使酶活力提高50%,而在金属离子Ag+和SDS的作用下酶活力被完全抑制。另外,该酶具有良好的葡萄糖耐受性,在2 M葡萄糖溶液下还剩余65%的酶活力,并且在低浓度葡萄糖(0-0.5 M)的作用下还有一定的激活作用。该酶对甲醇和乙醇溶液也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并且低浓度的甲醇和乙醇溶液对酶活力同样具有一定的激活作用。Ta BG1具有多个优良的酶学性质特性,具有优良的应用价值。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和分子改良技术对Ta BG1进行深入研究,为研究古菌来源的β-葡萄糖苷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分子机理提供理论和应用基础。β-葡萄糖苷酶在多领域应用上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β-葡萄糖苷酶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β-葡萄糖苷酶包括磷酸化的β-葡萄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等,本研究中的β-葡萄糖苷酶分别是植物乳杆菌WU14来源的6-磷酸-β-葡萄糖苷酶和嗜热古菌来源的β-葡萄糖苷酶,为GH1家族来源的不同微生物产生的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对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具有深刻意义。
其他文献
水稻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之一,在中国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每年保障其产量是目前重要的工作之一。水稻病害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快速、准确的识别与检测水稻病害并进行有效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人类现知的水稻病害种类非常多,但目前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对象只为某一种病害或几种病害,且传统的图像技术和机器学习对图像特定特征依赖性强,虽然在水稻害识别方面有了不错的成效,但获得的识别分类模型具有一定的局
离子型稀土是我国特有的珍贵重稀土资源,江西赣南地区具有丰富的离子型稀土资源,素有“稀土王国”的称号。离子型稀土矿多年的无序开采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大面积的表土破坏、土壤肥力下降、土壤酸化、土壤浸矿剂残留等。传统的土壤物理、化学改良方式往往具有成本高、难以推广的劣势。而采用生物改良剂结合功能性微生物协同修复的方式为离子型稀土尾矿退化土壤的生态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以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某离
近年来宽禁带深紫外光电探测器因其在众多应用领域备受需求成为研究热点。但其中材料薄膜的生长,器件的制备成本和性能以及制备过程中造成的重金属和气体污染等问题仍然值得思考。综合以上问题在本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碳点材料的深紫外光电探测器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该碳点作为一种碳基的天然宽禁带材料在深紫外区域拥有优越的吸收特性,同时碳点材料的制备过程采用蒸馏水作为电解液的绿色自然的电化学方法,器件的制备过程简便快
学位
相变存储器(PCM)因其低功耗、存储速度高、寿命长、低成本、非易失性等优点,将成为未来存储器的主流产品,然而直接决定PCM性能的是其作为存储介质的相变材料。众所周知,Ge2Sb2Te5(GST)为最常见的相变材料之一,但其存储器件表现出的热稳定性较差,功耗较高,可靠性较低等缺点,需要有待改善。为提高其相变材料的性能,用结晶温度、晶态电阻相对较高的ZnSb来代替GST,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ZnSb在
由于高分辨距离像(HRRP)易于获取和存储,基于高分辨距离像的目标识别研究成为雷达目标识别领域的热点。本文围绕基于高分辨距离像的目标识别展开研究,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可学习先验卷积变分自编码机和解耦表征卷积变分自编码机。二者在原始变分自编码机的基础上融入类别标签监督信息,以此更加有效的提取高分辨距离像特征。本论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研究了高分辨距离像目标识别的基本框架。具体对高分辨距离像的敏
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作为各类电子信息产品的重要部件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支撑和互连电路元器件。而且,消费者对电子产品在智能化、轻薄化、小型化以及多功能化等方面的需求增长驱动着印制电路板不断向着高精度、高密度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通孔电镀铜是连接多层电路板的层与层之间的“桥梁”之一,并对下一代先进印制电路板制作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然而,直接采用直流电源进行通孔电镀
大量研究表明,在很多生物过程中,长非编码RNA(lncRNA)有着重要的功能,它们调控生物的生理过程,影响着细胞内稳态的各个方面,而这些lncRNA的变异或功能失调有可能导致一些复杂疾病的发生。lncRNA由于其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正成为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多种肿瘤疾病中具有潜在作用,有望成为新生物标志物和药物靶标。利用计算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潜在的lncRNA-疾病关联,对于探
粮食安全问题是关乎人们生存及健康的基本问题。40多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和种类一直在增加,其品质也一直在提升,这靠的是政策和制度,同样也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贡献率高达60%以上,对我国粮食的增产发挥了巨大的支撑作用。尽管如此我国农作物仍不同层度地受着植物病虫害的侵害,而寻找更多结构新颖的微生物农药来替代化学农药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一大方向。本文旨在明确放线菌JN18的生物学基本信息,并为其作
研究背景及目的:乳腺癌是一种激素依赖性的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增加,已居于中国妇女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一位,是女性癌症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乳腺癌的发生除了与雌激素、瘦素等多种内分泌激素有关外,机体微环境的免疫状态对乳腺癌的形成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特别是局部微环境中抑制性T细胞亚群数目、比例发生失调,可形成免疫抑制网络,从而保护肿瘤逃避免疫攻击,导致肿瘤生长、浸润及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