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Z干涉仪相移键控共驱开环混沌同步的高速密钥安全分发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uan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安全的核心基础是保密通信,现代保密通信是指使用密钥对信息进行加密再通过秘密信道进行传输。香农提出的绝对保密的通信方案“一次一密”,要求密钥仅使用一次、密钥的长度大于信息长度、密钥产生无法被预测。现代通信加密方法中广泛使用的基于算法的密钥分发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特定基算问题的复杂度,但是暴力破解的方法仍然威胁着这种方案的安全性,且生成密钥长度并不能满足“一次一密”的要求,密钥在使用过程中会重复使用,这将成为该方案潜在的安全性隐患。为了探索更为安全的密钥分发方案,相继提出了量子密钥分发、经典物理层密钥分发等方案。量子密钥分发为绝对安全的密钥分发方案,但由于单光子探测效率低限制了密钥生成速率,其典型密钥生成速率仅为kbit/s。而经典物理层密钥分发由于随机密钥长度受限、同步恢复时间长、噪声信道带宽受限等原因限制了密钥分发的速率,其典型密钥分发速率最高仅为kbit/s,无法满足高速通信的速率需求。受到外部扰动的半导体激光器可产生宽带混沌激光,混沌激光具有大幅、随机起伏、宽频谱等特征,可以应用于高速随机数生成,典型随机数生成速率为Gbit/s~Tbit/s。另外,混沌激光器在参数匹配的情况下可实现高质量的混沌同步状态。将混沌同步技术与高速物理随机数技术结合有望实现基于混沌同步的高速物理随机密钥分发。在基于混沌同步密钥分发中,互耦合结构容易暴露响应激光器的熵源信息而使密钥分发系统存在安全性隐患;共驱混沌同步结构虽然可以隐藏响应激光器的部分熵源信息,但传统的闭环混沌同步方式中仍然存在着较高的驱动响应残余相关性、同步恢复时间长(即密钥分发速率低)等缺陷。因此有必要探索一个可以提高密钥分发速率,同时生成与驱动激光器输出混沌信号无关的随机密钥的密钥分发方案。本文围绕共驱开环混沌同步密钥分发,为了提高密钥分发速率,同时增大密钥分发时驱动响应的安全性,提出并数值模拟了共驱混沌同步系统及密钥分发系统。本文详细工作如下:首先,提出了基于M-Z干涉仪的共驱开环混沌同步系统,驱动混沌信号经过设置在合法通信用户端的非平衡M-Z干涉仪后再注入到响应激光器中。当M-Z干涉仪参数一致时,经过延时自干涉的驱动混沌信号也可同步。响应激光器受到相同的驱动混沌信号的注入后实现共驱开环混沌同步。进一步通过数值仿真模拟分析了延时自干涉的非线性变换作用对驱动混沌信号与响应激光器输出信号之间的同步性影响;研究了混沌同步系统对注入强度、角频率失谐、时延失谐、激光器内部参数失谐等参数对混沌同步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实现两个响应激光器较高的混沌同步状态(~0.99),同时驱动信号与响应信号保持在较低相关性(~0.25);混沌同步系统对外部参数有一定的参数容忍度。其次,提出了基于M-Z干涉仪的共驱开环混沌同步的密钥分发方案,基于一个集成有相位调制器的M-Z干涉仪,首先实现响应激光器的共驱开环混沌同步,通过随机码发生器产生的随机码调制相位调制器,实现响应激光器的相移键控混沌同步。通信双方对键控混沌同步时间序列执行双阈值量化,生成随机密钥。用户双方交换、对比筛选调制相位参数,得到对应的一致密钥,从而实现密钥分发。数值模拟了密钥分发系统,在用户双方实现了相移键控混沌同步密钥分发;研究了同步恢复时间的稳定性;探究了键控相位失配和激光器内部参数失配对混沌同步性和误码率的影响;分析并对比了窃听者存在时,通过监听有/无M-Z干涉仪时混沌驱动信号,并在不同保留率下获取密钥的误码率。结果表明,该密钥分发系统可以在保证驱动响应具有较高安全性时完成密钥分发,开环混沌同步结构可以缩短同步恢复时间至1.8 ns,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最后实现了1.28 Gbit/s,误码率低于3.8×10-3的安全密钥分发。
其他文献
便携式瓦斯检测仪是一种可连续检测瓦斯浓度的安全型设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煤矿企业对于便携式瓦斯检测仪的自动收发技术及其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但是目前尚停留在需要人工参与的阶段,必须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在现场完成发放与回收操作。此外,现有的瓦斯检测仪收发系统还存在以下缺点:标识瓦斯检测仪的条形码易磨损、标识员工的条码卡容易丢失、仪表收发记录无法实现远程异地查看,系统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不高。为此,
信息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个人隐私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而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hysical Unclonable Function,PUF)是一种基于硬件的信息安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身份识别、密钥生成、设备认证和随机数产生等领域。PUF通过提取硬件系统的物理特征差异(包括制造工艺、制备材料的差异等),动态地生成随机、唯一且不可预测的“数字指纹”。PUF的安全性在于物理系统内在的复杂性和不
在通信网络中,路径的构造及修复优化一直是网络中的关键问题.在无线通信网络运行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故障问题或者需要考虑成本和能量消耗的权衡问题,本文就无线网络中的局部故障修复问题以及动态限制最短路问题展开研究.为了更有效地恢复通信网络的故障路径,本文提出了修复限制路问题.给定一个具有一些故障边的有向无圈图G=(V(G),E(G)),其中|V(G)|=n,|E(G)|=m.对给定的正整数D,为了寻找
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从人适应计算机到计算机不断适应人这个过程的转变。以人为中心的交互方式是现如今人机交互技术的研究重点。手势识别作为人机交互的核心技术之一,在手语翻译、智能家居以及虚拟现实等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常见的手势识别技术包括基于可穿戴传感器和计算机视觉。虽然这两种方式能够取得较高的准确度,但是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基于可穿戴传感器的手势识别是一种主动识别方式,它需要用户佩戴相应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有人留守、无人值班的工作模式已经成为当前主流工作模式。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国家广电总局725台开始大力推行全面自动化,现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发射机与天线系统的连接与切换中,然采用人工倒天线作业。人工手动操作带来极大的弊病:操作慢、危险指数高(登高作业和高压作业)、夜班岗位工作强度大、天线设备故障风险大、维护管理难度大、天线信号取样监测难度大等。同时,系统存在容易受干扰、速
空间耦合 LDPC 码(Spatially-Coupled LDPC,SC-LDPC)源自于 LDPC 卷积码,由于其优良的阈值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二元无记忆对称信道,已经证明了规则LDPC码的最大后验概率(Maximum a Posterior,MAP)阈值可以通过空间耦合一系列原始LDPC码生成的码集的置信传播(Belief Propagation,BP)阈值来逼近,这就是所谓的阈值饱和
带式输送机作为散料运输的主要装备,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随着运速、长度、动量的不断增加,其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重中之重。由于带式输送机一般在完成设计选型后直接进行生产使用,后期的运行过程中经常会由于设计能力不足、安装问题、维护问题导致发生断轴、断带等一系列事故。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仿真研究与现场工程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以某矿主斜井上运带式输送机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输送机设计、关键部件静力学、动态特性等角度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高速、安全的信息传输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传统的保密通信主要采用算法加密技术,其安全性主要依赖于算法的复杂度。随着计算能力飞速提升,算法加密在原理上始终存在被破解的危险。基于物理层的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利用量子不可克隆性和测不准原理,具有绝对的安全性,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但是单光子探测器效率和死区时间等技术瓶颈,使其密钥分发速率受限。除此之外,研究者们也在不断探索经典物理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趋势,深刻影响着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即信息的安全性,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利用随机数对信息进行加密。量子随机数发生器的量子熵源具有不确定性本质,这使得产生的量子随机数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基于这一优点,量子随机数发生器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但是量子随机数的产生速率低下,在人们对信息传输速率
输送带作为煤矿运输系统中的关键核心装备,在长距离、满负荷、频繁工作过程中极易发生纵向撕裂。输送带纵向撕裂事故一旦发生,会严重影响生产,甚至是造成人员伤害,因此加强对矿用输送带纵向撕裂的实时、可靠检测是极为重要的。针对当前诸多输送带纵向撕裂检测方法存在不足,并考虑煤矿生产现场环境复杂多变的特殊情形,论文将声音检测引入到输送带纵向撕裂检测中,提出一种基于视听信息加权决策融合的输送带纵向撕裂视听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