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耦合对小麦花后衰老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来源 :青岛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ge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于2016年10月到2018年6月在青岛农业大学试验基地进行,采用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方法。大田试验设置:设2个水分处理,I1(常规灌水:拔节期60mm、开花期60mm),I2(减量灌水:拔节期42mm、开花期42mm);4个施肥处理:F1(常规施肥:尿素17kg/667m2,过磷酸钙67kg/667m2,硫酸钾16kg/667m2),F2(尿素12kg/667m2,过磷酸钙47kg/667m2,硫酸钾11kg/667m2),F3(尿素12kg/667m2,过磷酸钙47kg/667m2,硫酸钾16kg/667m2),F4(尿素12kg/667m2,过磷酸钙67kg/667m2,硫酸钾11kg/667m2);不同水肥耦合方式共形成8个处理为:I1F1,I1F2,I1F3,I1F4,I2F1,I2F2,I2F3,I2F4。盆栽试验设置同大田试验,供水量及施肥量根据盆栽面积与大田换算确定。测定并研究了不同水肥耦合处理对小麦生长发育、旗叶光合性能、养分的吸收、旗叶衰老指标、产量、水分和肥料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在大田试验中,I1F1株高分别比I1F2、I1F4、I2F1高3.63%、0.92%、8.77%,株高以I1F1的最高,I2F2的最低。对于穗长,各处理表现为I1F1>I1F4>I1F3>I1F2>I2F1>I2F4>I2F3>>I2F2。小麦冬前分蘖以处理I1F1最多,与其他各处理存在显著差异。I1F1和I1F4的花后主茎的叶片数相同。合理水肥耦合处理可以有效促进冬前分蘖数、株高、主茎叶数等的增加,并且促进干物质的积累;其中,处理I1F1最有利于小麦的生长。从拔节期到开花期,I1F1和I1F4的根冠比是比较大的,但是到了灌浆期,处理I2F2的根冠比最大,处理I1F1的根冠比最小。
  本试验中,对小麦进行合理的灌水和施肥可以增加其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提高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降低胞间CO2浓度。大田和盆栽条件下,处理I1F1和I1F4叶绿素含量高,提高了小麦净光合速率。从开花期到开花后28天,气孔导度变小,I1F1下降53.69%,I1F2下降67.65%。处理I2F2和I2F3的蒸腾速率很小,不利于CO2的同化。在大田和盆栽条件下,I2F2的胞间CO2浓度最大,I1F1的胞间CO2浓度最小。
  从拔节期到灌浆期,小麦根系、茎部、叶片中氮素、磷素、钾素含量逐渐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养分从营养器官转移到生殖器官。合理的水肥耦合处理可以提高小麦根、茎和叶片氮素、磷素、钾素含量。小麦早期营养元素含量越高,越有利于后期向籽粒的转移。
  大田试验拔节期,I1F1旗叶中SOD活性最高,I1F4次之。到开花期,旗叶SOD活性I1F1增加了27.2%,I1F2增加了25.6%,I2F2增加了22.3%。各个处理拔节期旗叶的POD活性是最小的。各个时期,处理I2F2旗叶MDA含量是最高的。开花期,I2F2小麦旗叶的CAT活性最小。在盆栽中,开花后,旗叶中SOD活性逐渐降低是小麦旗叶衰老导致的。处理I1F1的旗叶POD活性最高。在开花期,I1F1的CAT活性比I1F2、I1F3、I2F1增加了12.7%、5.5%、27.7%。灌水减少导致旗叶中MDA积累更多。
  大田中,小麦产量表现为I1F1>I1F4>I1F3>I1F2>I2F1>I2F4>I2F3>I2F2。综合试验结果可得,常规灌水和常规施肥(I1F1)处理的小麦具有很高的产量,减量灌水及减量施肥均不同程度抑制生长,其中常规灌水减量施氮减量施钾处理(I1F4)产量降低幅度最小,产量与常规灌水常规施肥处理无显著差异,处理I1F4可以在减少水肥利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增加小麦产量。表明保持磷肥施用量而适当降低氮肥、钾肥施用量对小麦生长影响较小。减量灌水显著抑制小麦生长。
  在水分和肥料利用效率上,其常规灌水减量施氮减量施钾处理(I1F4)是最高的,这说明不是灌水越多或是施肥越多就越有利于小麦的吸收和利用。合理的灌水施肥,不仅可以节约用水和减少肥料污染,而且降低成本获得大的收益,也是有利于生产的。
  综上所述,大田试验下,拔节期灌水60mm、开花期灌水60mm,并进行常规施肥处理对小麦相关指标的影响效果最好;但是拔节期灌水60mm、开花期灌水60mm并且适当减少氮肥和钾肥的使用可以节约化肥的使用,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具有最高的经济效益。
其他文献
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Schmidt ex Miq.的干燥根,具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之功效。目前,北沙参药材主要来自人工栽培品,生产中为了追求产量,盲目、过量施肥现象普遍,对于其基原植物珊瑚菜的矿质元素吸收利用及科学合理施肥的研究相对较弱。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肥及氮、磷、钾肥配施条件下,珊瑚菜植株对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动态变化及差异,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
学位
针对种养一体规模化农场发展带来的有机肥养分损失和碳排放等问题,定量分析有机肥在农场养殖和作物种植过程中的氮磷损失的碳排放,探讨养分优化管理和利用及减少碳排放策略,对促进农场养分综合管理和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科学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以河北津龙循环农业农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情景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农场尺度上有机肥在动物养殖和小麦-玉米、牧草、蔬菜种植过程中氮磷损失及碳排放,明确氮磷养分在各个环节的损失
盐胁迫严重制约着粮食的产量,筛选耐盐新基因培育耐盐新品种对提高粮食产量,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青麦6号盐胁迫转录组数据,筛选到4个耐盐相关候选基因,并对其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学及序列多态性分析,挖掘到3个与小麦耐盐相关的SNP位点。主要结果如下:  1.分析青麦6号盐胁迫转录组数据,共有6522个差异表达基因,分布于21条染色体上。其中,位于3B染色体上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最多,为
学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世界上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干旱是影响小麦稳产高产的的主要因素,挖掘抗旱相关基因对小麦抗旱分子育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已获得的青麦6号转录组数据,通过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干旱胁迫下与渗透调节相关的3个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RACE技术获得基因全长;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序列结构、蛋白质保守结构域和系统进化关系;通过亚细胞
学位
干旱和盐胁迫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遭受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严重限制了作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醛糖还原酶属于醛酮还原酶超家族成员之一,能够催化醛类物质转化为相应的醇发挥解毒作用,是多元醇通路的关键限速酶。在动物疾病方面如糖尿病中研究比较深入,在植物中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玉米自交系E28作为材料,克隆了玉米醛糖还原酶基因ZmAR1,并在原核和真核水平对ZmAR1在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采用q
学位
试验于2018年度在山东省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实验基地进行盆栽试验。选取长蔓易徒长型品种济薯26和短蔓耐肥型品种徐薯32为供试品种,每个品种设置0(N0)、200mgkg-1(N1)和400mgkg-1(N2)3个施氮量处理,研究了不同耐氮性品种生长前期根系分化形成块根的氮素调控效应及其机制,可为研究甘薯徒长机理及减氮运筹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  1.与N0相比,施氮处理显著降低济薯2
学位
试验于2017-2018年在山东临沂九个植烟县展开,供试烤烟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NC102。采用大田试验与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大田试验以临沂市147个植烟乡镇的4890份土壤样品及对应取样点的烟叶样品(C3F)为研究对象,盆栽试验按土壤pH值的不同共设置6个处理。采用田间调查取样、样品室内检测及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系统的研究了临沂烟区烟叶质量特征、土壤pH值分布特征、土壤pH因子对烟叶化学成分
学位
试验于2017-2018年在青岛农业大学莱阳校区实验站进行,以青花7号花生品种为材料,试验田为砂壤土、地力均匀。系统研究了黑曲霉菌生物肥对花生植株生长、叶片生理生化特性、土壤环境特性、产量、籽仁品质和肥料效益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黑曲霉菌生物肥对花生植株生长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在减施复合肥10%、加施黑曲霉菌生物肥(T4、T5处理)的条件下,花生主茎高、侧茎长、分枝数、主茎叶数、侧茎
学位
为明确各肥料种类及其相互配合追施提高花生产量的效应,确定适宜的追施肥料种类和配施,为花生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以尿素、硝酸钙和硼砂为供试材料,采用膜下滴灌的方式,在花针期设置9个处理,研究了氮、硼、钙单施及其配合施用对花生生长和产量及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下:  1.追肥种类对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影响  与对照相比,追肥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花生主茎高,侧枝长,主侧枝节数,分枝数,
学位
明确膜下滴灌条件下花生高产栽培适宜的追肥时期和次数,探究出适用于花生生产的高效水肥一体化管理方式。试验以青花7号花生品种为材料,以不灌水不追肥为对照,在花生生育期间施肥总量相同的情况下,设置7种追肥方式,分别为:花针期追施1次肥,结荚期追施1次肥,饱果期追施1次肥,花针期和结荚期分别追施1次肥,花针期和饱果期分别追施1次肥,结荚期和饱果期分别追施1次肥,花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期分别追施1次肥。系统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