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平山病中立位磁共振的影像学特点,通过弦弧距及颈椎矢状面参数来评估颈椎曲度,通过颈椎间盘-关节突角来评估颈椎小关节稳定性,并最终通过与正常人的对比,探讨平山病患者中立位MRI上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与疾病发病机制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31日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21例平山病患者,并纳入了在此期间就诊因健康体检行颈椎磁共振检查且影像学上未见明显异常的患者共21例。所有的42例患者均接受中立位磁共振扫描。我们通过测量中立位磁共振上颈椎矢状面参数T1倾斜角(T1Slope,以下简称T1S)、颈部倾斜角(Neck Tilt,以下简称NT)、胸廓入口角(Thoracic Inlet Angle,以下简称TIA)及弦弧距来反映颈椎的生理曲度变化,通过椎间盘-关节突角来反映颈椎小关节的稳定度。结果:(1)椎弓失连接(Loss Of Attachment,以下简称LOA)征象对于平山病诊断的敏感性为90.00%特异性为86.36%阳性预测率为85.70%阴性预测率为90.50%T2WI上出现脊髓高信号影对平山病诊断的敏感性为80.95%,特异性为95.24%,阳性预测率94.44%,阴性预测率83.33%,两个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组C5-C7的所有椎间盘-关节突角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根据两组颈椎椎间盘关节突角绘制ROC曲线并求尤登指数(图2),C4、C5、C6、C7相应椎间盘关节突角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0.88、0.79、0.96,4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60,具有诊断价值。绘制相应ROC曲线并求出其Youden指数最大时椎间盘关节突角的诊断界值,C4、C5、C6、C7椎间盘关节突角相应诊断界值分别为126.86°、128.26°、121.63°、119.15°。(3)平山病组弦弧距平均1.96±2.83,与对照组8.52±0.9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平山病患者颈椎曲度变直。(4)平山病患者组TIA、NT、T1S指标分别为35.79【32.45,43.56】、15.66【12.89,20.74】、48.64【46.90,56.13】,对照组TIA、NT、T1S指标分别为43.96【39.24,54.90】、24.04【21.48,25.33】、62.77【59.08,73.72】,对照组相应指标均大于平山病组。结论:平山病患者在中立位磁共振上表现为弦弧距减小、T1S、NT、TIA矢状位参数减小,提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平山病患者相应颈椎间盘关节突角的增大,与颈椎小关节的不稳定性相关,可能与平山病颈椎曲度变直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