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离子电导率测量法寻找隐伏金属矿研究

来源 :桂林工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pac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离子电导率测量法是寻找隐伏矿床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方法从提出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本次研究主要是在方法的成晕机制、成分特征和可行性研究方面作了一些讨论和总结,并应用该方法进行了找矿预测研究。土壤离子电导率的形成可大致分为以下四个过程:地下矿体发生溶解、溶解物质向地表迁移、物质在地表的转化、形成离子晕。地下矿体大多是受微观、宏观原电池和含氧或二氧化碳的地下水的作用等而发生溶解;溶解物质又在各种作用下向地表迁移,迁移的方式有很多种,主要有电化学迁移、扩散作用和气载迁移等,不能简单的认为物质的向上迁移是某种或某几种作用方式单独作用的结果,物质的向上迁移是一个非常复杂、多种作用方式共同作用的过程,只是由于各地区条件不同,起主导作用的迁移方式不同而已。物质迁移至地表后会发生一系列的转化,最终形成离子晕。在离子成分特征方面,通过研究认为:不论什么地区、何种矿床类型离子电导率都是严格受这样一套固定离子组合所控制:可溶性SO4-2、HCO3-阴离子团,Cl-、F-卤素及碱金属K+、Na+碱土金属Ca2+、Mg2+等影响,而成矿元素对电导率贡献较小。在方法可行性方面,该方法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展工作是可行的(不同景观);对于寻找不同埋深的隐伏矿体是可行的;对于寻找高—低温热液矿床、矽卡岩矿床等内生矿床,沉积改造型外生矿床、层控矿床等都是有效的(不同矿床类型)。最后进行了方法找矿预测研究:1)在安徽五河大巩山未知区通过土壤离子电导率测量法圈出的异常区并结合其它一些物化探资料,预测了三个小型金矿靶区,建议工程验证;2)在吉林省汪清县杜荒岭矿区未知区:西区,通过土壤离子电导率测量法圈出的异常区并结合其它一些物化探资料,认为该区两个异常带皆为寻找隐伏金矿的有利地段,值得进一步做工作,特别是JWT1号异常区建议在高值异常集中区进行山地工程揭露,力争在寻找隐伏金矿体上有所突破;东区,仅是JET1区电导率异常与其它几种方法异常吻合程度好,有必要进一步做工作。
其他文献
针对光学元件碳化钨模具通过成型砂轮加工成的微V槽,进行微V槽的磁力研磨实验研究,目的是在微V槽斜面上获得较高的表面粗糙度,从而使得光学玻璃碳化钨模具能够符合要求,为进
《煤矿数字成图与管理系统(EasyMap)》是山西省“十五”重点项目,是集煤矿数字成图与管理于一体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能运用于地形图、地质图、地形地质图、采掘工程平面图及井
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已有近40年历史,煤层气地质学已基本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与方法体系,但是关于煤层气藏及其成藏机理方面的研究甚少。根据目前国内外煤层气藏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早期煤化作用过程中的成烃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在这一阶段由于杂原子的脱除能形成大量的未熟—低熟原油和早期的热成因甲烷,可溶有机质与不可溶有
为提高北京党史研究的学术水平,自1991年11月开始,市委党史研究室就聘请了几位专家学者担任特约研究员。十几年来,无论是在北京党史科研规划的制定,还是在一些重要课题的审
随着我国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投入,工程机械退役产品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由于工程机械退役产品中含有许多可重复利用的零部件和资源,因此对于工程机械退役产品回收与再制
随着激光技术、精密光学技术、视频采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以及计算机CAD/CAM技术的不断发展,物体三维轮廓的测量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脚型测量便是其中的一方面应用实例。目
本文借助知识工程和专家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瓦斯地质领域专家们长期从事突出预测积累的宝贵知识和经验,尝试开发了一个基于windows平台的、界面友好的、功能较强的煤与瓦斯
侏罗纪—白垩纪界线的确定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西藏南部贡嘎县东拉剖面出露有良好的侏罗纪—白垩纪地层。东拉剖面的地层自下而上可分为维美组、桑秀组和甲不拉组。本次研究
为了使机器人能够代替人类从事各种工作,必须提高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其方法是给机器人配置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其中视觉传感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视觉伺服机器人的研究已经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