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熊秉明雕塑艺术理想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gkampsi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整理关于熊秉明的资料过程中,笔者确立了本文的中心论点--熊秉明的雕塑艺术理想,并从两方面展开论述:一、熊秉明的身世背景与艺术思想,二、熊秉明雕塑作品析要。   首先,在留学法国之前(1922-1947),熊秉明的家庭背景,所在的中国社会的特殊历史阶段,已经先行决定了其作为艺术家的内在身份和文化属性,即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与超越式的心灵空间趋向。其二,以熊秉明的三件代表作品:《母亲像》、《鹤》、《孺子牛》为解读与体悟的对象,尽可能地提炼每一件作品的所复合的多重含义,揭示作品作为艺术的存在深度。   熊秉明的雕塑作品不仅包含广义的价值、理想与责任问题,同时也承载着艺术家个体的思想意识结构,它包括自民族文化、西方现代艺术以及哲学元素,以至于个人的学养与人格因素。进一步而言,熊秉明在雕塑作品中所诉求的理想,一部分寄于现实,如作品《母亲像》、《孺子牛》,给着人以深刻性直观印象;另外一部分,艺术家则在自我的心灵世界中,一定程度地脱离现实,以期确立相对纯粹的、诗意般的、充满天真意趣的方式与形式,凭《鹤》系列作品为例,似轻描淡写,实则虚实两忘,可谓入木三分。在创作的过程方面,熊秉明的雕塑于表现一定形式的同时,以思想为主导,将个人和群体的价值观、生命观、本源文化意识与冲动、对现实与理想的认知等诸多因素进行反复调和,直至创造平衡的存在实体--雕塑。将思想化入艺术,诉说生命的过程,完成人生的理想,接受生命的自然。作品中的人生哲学意味与艺术形式形成相辅相成的统一体。   熊秉明的雕塑艺术承接民族文化,旁采与融会西方现代艺术形式;其人生态度在于坚持与创造,创作艺术的态度既有从容与超越的一面,也有诚朴与恳切的一面;雕塑语言亦深入浅出,自然真诚,给予观者以物质实感,同时也给予之心灵的感召力。这些方面,均敦促着当代的艺术工作者,触其本心而内省。
其他文献
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有大量的挖方边坡位于泥灰岩地层,由于泥灰岩对水很敏感,遇水易软化,强度急剧降低,而且具有一定的膨胀性,因此阿尔及利亚已建和在建高速公路的挖方边
独具艺术特征的云波艺术形态线与面的造型动感和抽象的艺术形态简约、流畅而有张力动感的韵律线与面的变化形与力量的融合忽而急骤、忽而缓弛立面造型赋予其音乐的节奏构筑成
期刊
随着当今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自主学习越来越成为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一直以来自主性作为适应时代发展的一种生存方式和能力,也已经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
期刊
期刊
期刊
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特征等方面对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W8标段某处泥灰岩边坡做了描述,从基本因素和诱发因素两方面阐述了泥灰岩边坡的变形机理,提出了该边坡的处治对策,同时对此类边坡的开挖以及防护措施做了相关阐述。
期刊
据杜绾《云林石谱》载,紫金石产自寿春县紫金山土中。寿春即今安徽寿县。其实早在唐代,山东临朐已有紫金石出产并用于制砚。宋人高似孙《砚笺》云:“紫金石出临朐,色紫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