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与失语——从女性话语论黑塞小说中的性别语言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zh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音”之所以为女性主义者从叙述学框架的窠臼中发现、并将之分离出来使其成为女性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是因为女性的“声音”一直被“我们的文化”所遮蔽。黑塞小说提供了分析文本性别话语的绝佳场域:一个作为“人类”古老的“精神求索”的主题,一种相对稳定的“对话”结构,一个简单、谱系化的人物序列。本文以文本细读为基本方法,试以叙述学方法作为关照、以女性主义作为分析视角,以“对话”权利/能力作为标杆关照小说中的各类女性形象,分析这些女性如何参与发言、以何种方式和代价参与“精神”的对话、又以何种姿态失去“对话”权利/能力,从而窥探在“精神/事业”这一古老而传统的领域,女性参与构建与“精神对话”有何种可能,将付出何种代价,又如何被排斥于构建与对话之外。通过对这些女性话语方式的解读,进而揭示黑塞小说中的性别话语特征。   “独自”式对话是黑塞小说的一个重要结构特征。在“对话”结构与“对话”权的衡量下,黑塞小说中几乎所有女性形象都可以呈现规律性的序列:持有“对话”权的母亲和女性知己、止于“对话”权的妻子和情人。通过对这几类女性形象和女性角色的分析,以“话语”/“对话”作为衡量的标杆,她们的功能及对话机制逻辑便呈现为某种序列化的规律性:以想象的、象征的形象形塑方式(象征性的“母亲”、作为“精神兄弟”的女性知己)获得“话语”/“对话”权,同时也以现实化的形塑方式(女性的现实生存境遇与角色——年迈母亲、妻子、情人)失落了“话语”/“对话”权。进而揭示出黑塞小说中的性别语言特征:“精神求索”,作为“人类”的精神事业,它是由男性的自我放逐/自我牺牲来实现的。作为女性,若要在这个过程中参与构建、在“求索”事业中发言,必须以象征的、虚幻的方式,或者以“去性别化”也即“性别统一化”的方式作为代价。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并无意将黑塞及其小说作为女性主义批判的靶场,以此立论,只是对文学中女性的话语版图的一次呈现,对文本女性“发声”方式的一处关照。
其他文献
学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重叠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形容词重叠也是汉语语法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选取常用正负量形容词以及近义的单/双音节形容词,通过对比分析、定量统计,同时借鉴认知语言学理论,
本文在分析传统Delta机器人的基础上,重点阐述新型Delta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研究新型Delta机器人的主体结构。该研究旨在提高新型Delta机器人在运行中的稳定性以及刚性,强化
鲁迅与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和思想史上的两位旗帜性的人物,他们有着相同的家庭背景、相似的求学经历,对中国的历史现状和国民思想有着近乎相同的认识却最终走上了截然不
[目的]指导优秀竞技体操运动员合理膳食和寻找科学的控体重方法。[方法]采用食物称重法和记录法对24名四川省优秀竞技体操运动员进行为期5d的膳食调查,并对其身体成分进行监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文化理解和文化适应的过程,掌握一种语言必须了解该语言国家的文化。在汉语国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终极目标。而要使外国
人类的交际包括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身势语是非语言交际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身势语即指通过身体动作姿势、表情、装扮等来传递信息的手段。本文采用身势语的狭义概念,指的是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