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净及过渡金属掺杂碳硅纳米带的理论计算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材料的发现开启了纳米时代的纪元,特别是碳基纳米材料的发现,诸如纳米管、石墨烯和富勒烯无一不震惊世界,也迎来了属于碳材料的美好时代。科学家对材料性能的追求是无止境的,鉴于碳基纳米材料特殊的结构和优良性能,科学家又把目光转向了其它复合尺度的纳米材料,其中碳化硅纳米带因其独特的电学和磁学性质,及其良好的加工性能使其在电子器件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对其结构和性质展开了广泛研究。本文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碳化硅纳米带的吸附气体小分子和过渡金属掺杂碳化硅纳米带进行了系列模拟计算,并首次对碳化硅纳米带是否能作为气体传感器进行了理论分析。我们希望通过过渡金属掺杂控制体系的电子和磁学性质,进而达到拓宽材料的应用范围目的。本文通过对分子吸附的研究发现,二氧化氮、甲醛、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四种分子的吸附对碳化硅纳米带体系电子结构的影响较大,吸附后体系的导电性都有明显的增强。前人的研究工作已经表明半导体传感器能否对分子进行检测的依据便是导电性的变化,所以碳化硅纳米带可以作为传感器件对这四种分子进行检测。而对于二氧化碳的吸附,虽然导电性也有所增强,但是变化非常微弱,检测效果相比以上四种分子要差许多。水、氨气、肼和甲醇四种分子的吸附效果很相似,都未能引起材料导电性的变化。鉴于本征的碳化硅纳米带对二氧化碳的检测效果很低,而二氧化碳的检测和吸附固定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材料的化学修饰一直是科学家寻求新颖材料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对铂原子取代掺杂碳化硅纳米带吸附二氧化碳进行了模拟计算。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由于缺陷的形成使得金属铂具有了很强的化学活性,铂丰富的d轨道使得分子和金属间的吸附更加有利,而且吸附后体系的导电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此可以得出掺杂后的体系可以用作传感材料对二氧化碳进行检测。目前大多的研究工作主要针对本征的碳化硅纳米带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磁学性质,而我们知道很多优良的材料都是通过化学修饰得到的,所以我们研究了第一过渡金属掺杂后体系的结构和性质。通过计算我们认为掺杂不但可以获得不同禁带宽度的半导体,甚至是导体,同时一些体系还会因过渡金属的掺杂获得磁性,这些具有磁性的半导体材料在自旋电子器件领域将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在网络媒体以多样化的方式作为社会结构的功能性要素存在的媒介化社会,政府决策活动的公共性已更多地依赖基于网络自由表达而聚合了众意的社会公意的牵引。倚重网络社群的力
在赤道南边、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分布着一个个岛屿,那就是喀拉喀托群岛,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叫喀拉喀托岛。就是在这个喀拉喀托岛上,100多年前曾经发生了一件
期刊
白内障是众多致盲原因中最常见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硒是一个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以硒蛋白的形式发挥作用。其中,有研究表明小鼠15kDa硒蛋白(Sep15)基因敲除出生后1.5个
《超级女声》掀起全民选秀风潮之后,各种内容或形式的电视节目纷纷效仿“真人秀”来吸引观众眼球。近期两档节目——《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就把传统婚礼礼节之一即相
P,N混合配体在形成配合物时,由于同时提供了P原子和N原子,具有多样的配位模式,从而可以形成结构各异的配合物而受到关注。因此,P,N混合配体代表着一类重要的配体,已经在不同的催化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我们合成了两种P,N混合配体N-二苯基膦亚甲基-3-氨基吡啶(3-dppmapy)和N-二苯基膦-2-氨基吡啶(DPAP),并用这两个配体合成了六个不同的银配合物(1-6)及一个钯配合物(7
学位
前不久,读到靳家彦老师前几年教学《田忌赛马》的一个片段,很有感触。在当下“减负增效”成为热潮的时候,值得我们将其重拾起来细细回味。一上课,靳老师先板书课题。“忌”是
在材质广泛的雕刻之中,陶瓷雕刻的技巧与其他材质的雕刻有所不同,本文将具体分析陶瓷雕刻技巧与其他材质雕刻的异同,希望能够在分析的过程之中,提升人们对于陶瓷雕刻的基本认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由于其低污染、低成本等优势,成为太阳能电池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由纳米材料制得的光阳极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对染料敏化光阳极材料掺杂改性,制备出Er/Nd掺杂TiO_2纳米晶多孔薄膜电极和Er、N共掺杂TiO_2光阳极材料,通过各种表征测试方法对掺杂TiO_2光阳极材料及其光电性能进行研究;论文还通过对光阳极进行表面修饰,与未经表面修饰的纯的
“民为邦本”是中华民族基本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封建明君虽认识到水可载舟覆舟,但不能从根本上认识人民的作用;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虽认识到要让四万万人做皇帝,提出“三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