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FAS系统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脱氮效能研究

来源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pty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作为极具有研究与潜在工程应用价值的新型生物脱氮工艺,成为了当前污水生物脱氮领域众多热点研究课题之一,吸引了诸多学者的关注。本论文首先实现了PD/A-IFAS工艺的快速启动,同时研究了大分子碳源驱动下该工艺的运行特性;其次,利用An HA-PD/A工艺实现了生活污水和硝酸盐废水中碳氮污染物的同步和高效处理;最后,研究了氮负荷冲击下该耦合工艺的运行特性,为未来低碳比废水的高效处理提供了新思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快速启动基于IFAS系统的高效PD/A工艺并探讨不同碳源条件下该工艺运行特性。在厌氧氨氧化连续流反应器(Anammox-CSTR)中投加葡萄糖和新型组合填料快速启动PD/A-IFAS工艺,研究了不同碳源条件(葡萄糖;葡萄糖和淀粉混合)和不同COD/NO3--N(2.0、3.0、4.0、5.0、4.5;4.5、5.0、5.5)驱动下PD/A工艺的运行特性,并对比分析了相应阶段微生物群落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控制COD/NO3--N为4.5,于第90 d成功启动高效PD/A-IFAS工艺,相应TN去除率为93.89%,此时PD-Anammox过程作为系统内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脱氮途径,对系统TN去除贡献率高达95.83%,相应反硝化过程对系统TN去除贡献率仅为4.17%;而混合碳源驱动下PD/A系统TN去除率降至90.53%,此时COD/NO3--N却升至5.0,且反硝化过程对系统TN去除贡献率升至8.48%。试验期间,IFAS系统表现出良好的污泥截留能力和基质传递效率。批次试验结果表明,PD菌对淀粉、葡萄糖混合碳源有效利用率不足,这极大地制约了氮素的高效去除。微生物高通量测序表明,变形菌门作为PD/A系统内绝对优势菌门,其在S1(单一碳源)和S2(混合碳源)阶段中的相对丰度均超过50%;一定丰度的Candidatus Brocadia和Thauera是PD/A系统高效协同脱氮的关键所在,两种功能菌属在S2中的相对丰度分别为2.97%和6.52%,略低于S1中3.41%和6.94%;此外,厌氧水解酸化(An HA)菌属相对丰度较低是S2中混合碳源利用率下降的主要原因。(2)基于第一阶段研究成果,引入前置厌氧水解酸化(An HA)工艺,构建高效An HA-PD/A耦合脱氮除碳系统,进而实现低碳氮比模拟生活污水和低浓度硝酸盐模拟废水的同步和高效处理。通过控制进水NO3--N/NH4+-N=1.2、COD/TN=2.36,生活污水分段进水比为3:7,An HA反应器HRT=3.2 h,An HA-PD/A系统成功去除了污水中94.78%的氮素,相应出水TN浓度仅为5.47mg·L-1,远低于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排放标准。稳定运行期间,PD-Anammox过程是An HA-PD/A系统内最为主要的氮素去除过程,其对系统TN去除贡献率高达95.87%。气相色谱结果表明,乙酸作为An HA出水主要有机成分(43.65%),即优化生活污水有机成分可有效促进了PD/A系统内NO2--N供给过程。微生物高通量测序表明,Commamonas和Omatilinea作为An HA系统内相对丰度最高的水解和酸化菌属,在大分子有机物的降解产酸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应丰度分别为2.97%和3.74%;PD/A系统内主要优势功能菌属为Candidatus Brocadia和Thauera,相应丰度分别为2.93%和7.37%。最后,基于本研究结论,提出了一种致力于实现污水高效处理以及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潜在工程应用方案。(3)为研究氮负荷冲击下An HA-PD/A工艺的运行特性,缩短PD/A-CSTR反应器HRT,将系统进水氮负荷由0.44 kg N/m~3.d依次提升至0.616、0.792和1.1kg N/m~3.d,分析了耦合系统脱氮性能的变化情况,借助异位批次试验对其活性和比活性进行表征,同时对比了不同氮负荷下微生物群落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氮负荷冲击下耦合系统脱氮性能急剧下降(94.63%、90.13%、85.17%和74.35%),相应反硝化脱氮贡献呈现上升趋势(4.76%、8.93%、25.87%和76.51%)。批次试验结果表明,氮负荷冲击强化了系统内反硝化氮代谢途径,致使系统耦合脱氮性能严重下降。微生物高通量测序表明,氮负荷冲击下耦合系统内主要协同脱氮功能菌属(Thauera和Candidatus Brocadia)相对丰度大幅下降,分别由8.42%和3.07%降至4.79%和1.78%,Denitratisoma等反硝化菌属相对丰度却由4.57%升至7.39%。
其他文献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地带,经济高度发达但也同样受资源、环境等问题的困扰,科学严谨的量化其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以及资源消耗现状可以有效的了解太湖流域生态环境基本情况,判断其生态安全区间,这是太湖流域未来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维持城市发展和生态建设平衡的关键环节。本文以改进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为基础,选取太湖流域七个代表性城市为研究范围,在2006—2019年的时间尺度内,分别测算了研究区域的人
学位
在能源供需不平衡的今天,能够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储能技术受到广泛关注。相变储能材料能够改善能源利用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也能够进一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将相变材料微胶囊化可为材料提供保护,避免其泄露腐蚀材料。利用相变材料微胶囊制备得到的潜热型功能流体提高了流体的储能能力和热交换能力,可以应用于集中式冷站和空调系统等领域,具有较高研究价值。本文以十四烷(Tet)为芯材,脲醛树脂(UF)为壁材,采用一步原位聚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农业废水大量无序排放造成水环境污染,以抗生素为代表的新型难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不断在环境水体中被检出。高级氧化技术可实现对此类新兴污染物的高效降解。Fenton反应是当前工程化最为成熟的高级氧化技术之一,试剂易得,操作简单,应用前景广阔。但是该技术的一个固有缺点是铁泥产生量大,而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反应中FeII消耗速率远高于其再生速率。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围绕“以清洁的
学位
空心聚合物微球具有实现物质隔离、控制释放和药物载运等功能。因此,空心聚合物微球在医学、建筑节能、食品、相变储能等领域具有广泛前景。虽然空心聚合物微球应用广泛,但是随着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对于空心聚合物微球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例如,在相变储能领域,通过乳液微封装法制备出来的空心聚合物微球可以用作储存相变材料的容器。其中,惯性约束聚变(ICF)靶丸就是一种代表性的储能微球。如果储能
学位
原水净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净水污泥副产物,针对其含水率高、脱水性能差的问题,本文采用具有良好脱水减容效果的冻融法调理净水污泥,并进一步调理经过预脱水的低含水率污泥,以期提高净水污泥的脱水效能。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采用污泥比阻(SRF)、泥饼含水率和污泥沉降比(SV30)等指标综合评价净水污泥脱水性能,以考察冷冻温度和冷冻时间对脱水性能的影响,并通过预脱水研究污泥含水率变化对冻融调理过程及效果
学位
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2019年11月19日发布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中指出:以太浦河、淀山湖、元荡、汾湖“一河三湖”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对元荡湖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国内对元荡湖水环境相关研究较少,且往往只重视岸边污染源对元荡湖水环境的影响,忽略元荡湖自然属性以及淀山湖顶托作用对水环境的影响。本文基于此背景,运用EFDC水环境模型,结合元荡湖的水文气象、自然
学位
硝基苯结构稳定,是一种典型的难降解有机物,进入水环境后易在水底持续累积,进而对生态环境与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硝基苯常用的处理方法有零价铁还原法、铁碳微电解还原法和直接电还原法等,虽然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但都存在二次污染和耗能过大等的缺点。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在降解污染物的同时产生电能,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污染物处理技术,发展前景广阔。因此本研究通过制备藻炭修饰电极,提高MFC的产电性能与阴极还
学位
与传统的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相比,厌氧氨氧化等新型脱氮工艺因具有着节约碳源、能耗低、污泥产率低等特点而备受关注,这些新工艺均需要以亚硝酸盐的高效积累为前提。然而,氨氧化菌(AOB)生长缓慢、细胞产率低、对环境变化敏感等特点导致实际运行中亚硝酸盐难以积累,限制了新型脱氮工艺的推广。另一方面,颗粒污泥是由微生物的自凝聚作用而形成的特殊生物膜,拥有良好的微生物截留性能,对于生长缓慢的硝化菌的富集具有重要
学位
本研究在一体式厌氧折流板反应(ABR)和连续搅拌反应(CSTR)反应器中分别建立了反硝化除磷(DPR)和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PDA)工艺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和硝酸盐废水,通过调控进水条件和外加碳源的COD/NO3--N比,探明工艺最佳脱氮除磷性能运行条件。此外,通过提升进水氮负荷,明确DPR+PDA工艺抗负荷冲击能力和脱氮除磷效能,以期为经济高效的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和硝酸盐废水提供可行方案。主要研究成
学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空调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大。空调的大量使用,进一步拉大了电网峰谷差,而空调蓄冷技术是实现电网“移峰填谷”的有效手段。制冷剂水合物作为一种蓄冷介质,虽然具有蓄冷密度大、蓄冷温度适中等优点,但同时存在着诱导时间长、过冷度大以及生成随机性大等问题。因此,制冷剂水合物生成促进技术成为了蓄冷空调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实验测量制冷剂水合物生成诱导时间和蓄冷密度,研究了多种纳米材料及其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