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磁超表面的辐照防护与调控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z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军民领域中,工作于不同频段的无线通信设备与系统已得到了普遍应用,这使得设备与系统所处的电磁环境逐渐变得复杂。一方面,外来的辐照电磁波可通过电磁感应或孔缝耦合进入到无线通信设备与系统的内部空间,并进一步与其中的信号传输线缆和电子元器件相互作用,容易导致器件级、模块级或系统级的工作性能降级甚至失效。另一方面,在外来电磁波的辐照下,来自设备与系统的空间散射波,使得周围电磁环境进一步复杂化,并且强度较大的空间散射波极有可能对邻近环境中的其它设备与系统再次造成相互干扰。因此,增强复杂电磁环境中的目标在外来电磁波辐照下的防护能力以及调控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对于确保目标正常工作以及改善电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电磁兼容理论,在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上实行屏蔽或控制是一项重要的辐照防护措施。此外,通过调控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将目标的主散射重定向于次要威胁角域,从而减缩目标在其主要威胁角域内的空间散射波强度,这有利于减轻目标对分布于其主要威胁角域内的其它设备或系统的电磁干扰强度。针对这两方面目标,本文首先以无源电磁超表面为基础,研究了无线通信环境中的一种辐照防护设计;其次,进一步对无源电磁超表面进行功能拓展,通过变容二极管加载,设计了一种可动态调控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的有源电磁超表面。在外来电磁波的辐照防护方面,本文以透射型超表面透镜为基础,结合单层电路模拟吸波器,设计了一种复合阵列结构,在低频实现电磁屏蔽和散射降低的同时,提供了一个高频无线通信窗口,且在这一通信窗口内实现了球面波前与平面波前的互易转换,有助于提高通信质量。首先,基于透射相位补偿原理,设计了一种具有宽带聚焦特性的透射型超表面透镜,以实现平面波前与球面波前的相互转换。通过适当地构造超表面透镜单元的几何形状,实现了在预定焦点处的宽带聚焦效果。然后,利用超表面透镜在透波窗口外的反射特性,结合集总电阻加载的双方环导电贴片作为有耗层,通过超表面透镜与有耗层的集成而获得了复合阵列结构设计,实现了复合阵列结构基于电路模拟吸收原理的宽带吸波效果。采用置于预定焦点处的Vivaldi渐变缝天线作为初级辐射源,以考察复合阵列结构对天线辐射的提升作用。在设计频率11 GHz处,观察到复合阵列结构的有效波前转换使得初级馈源天线的主瓣增益提高了7.91 d B,产生主瓣增益增强效果的相对带宽为36.04%。在电磁波正入射实验中发现,相比于超表面透镜,复合阵列结构的吸波效果实现了在108.43%的相对带宽范围内大于等于10 d B的后向散射缩减效果。此外,分析了复合阵列结构的散射减缩和电磁屏蔽的宽角域稳定性。该复合阵列结构的辐射增益提升、散射减缩、以及电磁屏蔽效果,使其对于敏感电磁环境中的无线通信设备或系统的屏蔽增强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为了通过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的调整而实现电磁工作环境的改善,考虑到目标及其工作环境的动态变化,本文研究了有源电磁超表面对于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的动态调控。首先,设计了一种变容二极管加载的、具有嵌入式偏置回路的有源超表面物理单元结构,并对有源超表面进行了等效电路模型提取与分析,阐述了变容二极管对于有源超表面反射特性的调控机理。然后,将单元结构分别在平板结构表面以及柱形结构表面合适地组建为阵列,获得平面以及柱面共形的有源超表面设计。结合可编程直流电压输出放大器,为有源超表面在不同工作状态之间的快速切换,实现了多通道独立可控的直流偏置电压。通过各通道直流偏置电压对有源超表面不同单元中变容二极管偏置状态的实时调节,有源超表面可对不同的入射角度与不同的预定反射角度呈现出一种可电调的反射系数相位梯度。进而通过广义反射定律,将主散射能量定向于预定反射角度,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便可减小其它角域的散射强度,从而在宽角域范围内改善电磁环境。通过不同单站和双站情形下的雷达散射截面,表征了经过重定向的主散射能量;通过设计所产生的可重构散射方向图,表明了对散射特性的动态调控以及宽角域范围内的电磁环境改善,通过单站与双站实验测量验证了电磁散射特性的捷变效果。同时,也分析了重定向的主散射波瓣在雷达散射截面增强领域的有利用途。
其他文献
传统燃油载客公交车作为公共交通领域的主流交通运输设备,在频繁启停及低速重载等行驶环境下燃油利用率不高且排放严重,难以满足时代背景下的节能及环保要求。此外,由于满载质量极大,车辆仅通过机械制动装置完成制动,制动安全难以保障且制动能量无法回收利用。蓄电池城市公交车主要行驶场景为市区公共道路,运营零污染且可实现能量回收,是解决传统燃油载客车辆能耗及环境污染难题的重要交通设备。然而,由于起步及强加速时牵引
基于乘客对列车的运行速度和运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列车在高速行驶时必须提高自身的减振性能。结合我国铁路现状,采用半主动悬挂控制系统是目前我国高速列车横向振动抑制的最佳方法。为实现对列车运行品质的优化目的,基于半主动悬挂系统,还应该采取更加有效的的半主动控制策略。本文出于改善列车运行平稳性的目的,通过对列车车辆悬挂系统、减振控制策略理论和整车模型建立方法进行研究,开展了以下几个工作:(1)基于
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可以分为有锚筋结合面和无锚筋结合面两种形式,现有新老混凝土无锚筋结合面抗剪强度计算方法分为考虑正应力和不考虑正应力两类。这些方法不仅存在理论依据不充分、计算精度也有待提高的问题,且能够考虑正应力以及正应力为零的统一计算公式还鲜有报道。关于新老混凝土有锚筋结合面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大都是基于剪切摩擦理论或者是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的,不同国家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也给出了各自的抗剪强度计
激光淬火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新型表面处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钢轨材料的耐磨性能,然而激光淬火对钢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的影响尚未充分研究。近场动力学(Peridynamics,PD)作为一种新颖的非局部理论,在跨尺度模拟材料损伤演变问题中有明显优势。因此,开展基于PD理论的激光淬火钢轨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研究对提高钢轨服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建立激光淬火钢轨滚动接触疲劳PD模型,仿真模拟了轮轨滚动接
在新一代的柔性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MMC)凭借其模块化设计、灵活的可扩展性、良好的谐波特性、系统效率高等特点已成为工程中首选的换流器拓扑。在实际工程中,MMC通常包含成百上千个子模块,其控制系统需管理所有子模块的运行。针对多模块MMC的管理,分布式控制策略作为一个有前景的解决方案,目前逐渐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为研究对象,开展其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控制
随着工业4.0的到来以及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机械设备运行时所产生的状态数据愈发增多。滚动轴承作为机械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滚动轴承平稳正常的运行对于提升设备稳定性、保证工业生产的安全进行至关重要。滚动轴承失效具有形式多样、故障特征难以判别等问题,使用有效的故障诊断方法来保障滚动轴承安全稳定工作,在目前工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显得十分重要。本学位论文针对滚动轴承的故障状态识别问题,在深度学习的相关理
随着日益剧增的运输需求,铁路系统对能源的消耗不断增加。研究电气化铁路节能运行的方法对降低牵引供电系统运营成本、促进铁路系统低碳化发展、提升铁路在交通运输行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优化列车驾驶策略可以降低列车牵引能耗,储能装置的接入可以实现再生制动能量利用和牵引负荷削峰填谷,这两种措施都可降低既有线路牵引供电系统的能耗。此外,线路新建或改造时,采用组合式同相牵引供电技术将进一步提高列车间的再生制动能
机床加工零件过程中,刀具是不可或缺的加工工具,刀具状态监测亦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针对经济型刀具状态监测系统中经济型这一主题,本文提出基于电机电流信号监测加工过程中刀具状态这一方法。一方面,证明电机电流信号与切削力之间的相关性和可替换性;另一方面,证明电机电流信号应用于刀具状态监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其具体内容如下所述:(1)阐述刀具磨损形式及其原因,基于磨钝标准将刀具的磨损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开展刀具
在汽车工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健康发展,人们对舒适性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车内噪声成为了乘坐舒适性的重要评价指标。车内噪声过高不仅影响车内人员的沟通,还会引起疲劳、烦躁等症状,使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所以近年来汽车制造商正在不断开发新的方法来减少噪音的产生和传播。随着汽车外部噪声(发动机噪声,道路-轮胎接触噪声,进排气噪声和风噪)的减少以及乘员舱密封效果的改善,汽车空调
目前国内对中低速磁浮列车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影响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解决中低速磁浮列车车载乘客信息系统(Passenger Information System,PIS)中液晶显示屏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雪花故障的典型EMI问题,按照处理EMI问题的一贯思路,即“干扰源与耦合途径的确定——干扰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