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研究——基于中国银行业的视角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dd_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诸多问题日益凸显,而不良资产问题尤其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由于日益沉淀的巨额不良资产急剧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使国有银行的资本金严重不足,使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信受到严重冲击。同时,从整个金融体系看,巨额银行不良资产直接危害金融系统的安全,使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急剧上升,降低了安全性、凝固了流动性、丧失了盈利性,对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发展产生强烈冲击。为此,面对沉淀数额巨大的不良资产存量,国家先后采取了成立政策性银行承担政策性业务、发行国债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剥离银行不良资产、推进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等诸多措施进行治理,以期不良资产问题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应该说,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不良资产的治理产生了显著成效,但仍主要表现为在政府大力扶持下的短期效应。从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和银行业运营情况看,随着经济的起落,商业银行的新增不良资产仍在大量产生,国有银行剥离后不良资产反弹的压力依然巨大,不良贷款率距国际先进银行仍有较大差距。随着WTO的加入和人民币业务的放开,我国商业银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不良资产问题已成为我国银行业发展不得不逾越的门槛,其治理与防范更是时不我待。同时,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也随着自身经营管理体制的变革和国家治理举措的不断推出而形成了一个演变过程,现阶段更是呈现出不断变化的新特征。基于此,探索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演进过程,分析各阶段不良资产的深层次成因,借鉴国外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的成功经验,据此提出经济转轨时期不良资产的综合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共分八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导论部分。提出问题,阐明研究目的及意义;综述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指出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第二章,不良资产相关理论。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概念进行界定,并比较相关概念的异同,介绍当前国际和国内不良资产的分类方法;对不良资产的相关理论进行阐释。   第三章,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演进特征。首先,从不良资产的总量、行业分布、区域分布等方面,运用详实的数据,引入因素分析法总结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特征;其次,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发展变化分析其演进特征;最后,分析不良资产对银行和宏观经济的不良影响。   第四章,不良资产的成因分析。从理论成因、制度成因、主体成因等方面剖析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其中既有与国外银行不良资产相似的理论成因,又有由于我国具体国情而导致不良资产产生的特殊原因。   第五章,总结国外银行业处置不良资产的经验教训。从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和泰国模式分析各国处置不良资产的情况,并从中总结相关经验和启示。   第六章,中国转型期不良资产的存量处置策略和处置方式分析。通过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成立、发行2700亿特别国债、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国家外汇储备注资等不良资产处置策略的分析,评价我国不良资产的存量处置策略。通过对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分析,探讨我国不良资产具体处置方式的创新。   第七章,研究中国转型期不良资产的增量防治策略。从完善银行治理、解决体制和机制的问题入手,到完善信贷管理流程和风险管理技术,建立银行信贷管理相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推进不良资产集中处置机制等多方面为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增量防治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第八章,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   一是引进因素分析法,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指标分解为不良贷款余额和贷款规模两个因子,对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下降情况进行因素分析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下降,作用因素有所不同。一方面,导致2006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的主要贡献因素并非商业银行自身资产质量的有效提高,而有85.35%源于贷款规模的扩张;2005年不良贷款率下降的主要贡献因素则是由于政策性剥离引致的不良贷款余额的大幅下降。另一方面,2005年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下降完全是贷款规模增长的贡献,而2006年股份制银行的资产质量则得到了较大改观。由此提示我们,对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真实状况和潜在风险必须正确看待,对不良贷款率的未来变化趋势也应持续观察。   二是通过对某全国性商业银行2006年末信贷资产的行业风险分布和区域风险分布的例证分析,从不同维度进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分析和特征总结,指出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在行业投向上看,呈现出总体控制能力不强、统筹能力欠缺的态势,政策风险不容忽视;在区域分布上的控制力度较为薄弱,贷款新增投放仍存在各地各自为政的状况,且贷款投资主要集中在中度风险区域。   三是以一家全国性大型银行某中心城市机构不良贷款演进过程为案例进行时间序列分析。从该机构公司类贷款级次变化切入,对该机构2003年以来不同年度的不良贷款级次变化、行业分布变化等方面进行纵向比对,并通过借鉴施华强1994年至2003年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相关数据,得出我国商业银行1994年以来不良资产的演进特征:剔除政策性剥离因素,自2002年开始我国商业银行才因为自身信贷管理水平的提高而致使不良贷款率呈下降态势,但其中仍有商业银行贷款规模扩张、五级分类偏离度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状况的真实反映。   四是在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理论成因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从经济金融基础环境、市场发展环境和金融法律生态环境三部分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外部成因;从银行治理不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信贷管理水平落后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主体成因。通过分析信达管理公司的案例研究报告,得出启示:在存量不良贷款的成因分析中,应结合政府化解不良贷款的措施评价;在增量不良贷款的分析中,应结合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演进实践。   五是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存量处置措施评价和对美国、日本、泰国等国处置不良资产经验教训的借鉴分析,指出不良资产增量防治的重心在于不良贷款形成机制的治理。从完善银行治理,解决体制和机制的问题入手,到完善信贷管理流程和风险管理技术,建立与银行信贷管理相配套的全方位激励约束机制,推进不良资产集中处置机制等多方面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防治体系和机制,为不良资产的增量防治提供决策参考。   论文尚待完善之处。   一是尽管本文采用了因素分析、趋势分析、比较分析和案例分析等方法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但本文未能采用大样本数据库并运用相应的变量进行表达并将其模型化,量化分析较为欠缺,尚待加强。   二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改时间较短,普遍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还没有完全显现,在新的股权结构下如何有效防范新增不良资产以及对银行公司治理、信贷风险管理模式改革的操作细节等均需在今后的实践和学习中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实训室;管理;措施  高校实训室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学校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高校大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摇篮。如何建设更加完善的高校实训室,使实训室发挥出应有的职能和作用,是高校实训室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高校实训室在高校人才教育和培养中的作用,指出来实训室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
1重点是抓好事前管理和事中管理rn一些种子企业往往不重视事前管理和事中管理,以致给企业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由于客户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没有销售量、销售额、市
采用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技术(XRD)对对Sol-gel法制得的纳米氧化铝粉体的微观精细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铝凝胶粉体经热处理,在20℃、800℃、1200 ℃和1300℃时其微观结构经历了由毛虫型结构-针
通过饲养试验评定了复合酶制剂(蛋白酶、木聚糖酶等)和单一纤维素酶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的影响.试验选用72头体重为9.38kg±1.20kg的35日龄断奶仔猪,按单因子随机区
期刊
本文拟就当代中国日益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所带来的问题展开论述。改革开放积累了巨量财富,并在惠及大部分人的前提下,进行了物质分配,这其中固然存在着一定的权贵势力垄断改
证券市场开放是资本以证券为媒介的跨国流动,属于资本账户开放的范畴,是一国金融市场开放的后期阶段,其对各国来说都是一把双刃剑,风险与收益并存。入世后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
通过对关键词的数据统计以及文本分析不难发现,1978—1982年,中国共产党的观念转型经历了从“革命”——“调整”——“改革”的演进过程。这一转型过程实现了从革命观念向执
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现代服务业,同时也是一种高集聚、高辐射、高就业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及提升区域竞争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政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不能适应当前医学教育的要求。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妇产科实训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合理运用PBL、临床见习、模拟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