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宁省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和优质水果重点产区,种植业生产面临日益严重的用水压力,同时水生态环境也受到威胁。水足迹理论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因此基于水足迹理论开展辽宁省种植业用水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对辽宁省2002-2017年各地市种植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蔬)的生产水足迹进行核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辽宁省种植业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运用随机前沿方法(SFA)对种植业用水效率进行分析。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于作物生长水足迹而言,辽宁省作物生长水足迹整体在研究期内呈下降趋势。近些年,辽宁省种植业主要向玉米、水稻、蔬菜、水果和花生这5种作物集中,其余作物产量总体上呈现减少的趋势,尤其是大豆、芝麻和小麦。在研究期内通过对各种作物生长水足迹的比较发现,辽宁省已减少对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种植结构逐步优化。对于污染水足迹而言,2002-2017年间,阜新市的氮肥污染水足迹最高,为3.53 m3/kg;葫芦岛最小,为1.58 m3/kg。污染水足迹极差较大,说明各地市对水环境重视程度及管理措施不同。对于作物生产水足迹而言,丹东、抚顺和阜新市生产水足迹最高,分别为3.18 m3/kg、3.00 m3/kg和4.35 m3/kg,葫芦岛市生产水足迹最低,为1.99 m3/kg。(2)对种植业区域水足迹的研究分析表明,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辽宁省近年来农业用水需求仍在加大,水环境问题亟待解决。就区域生长水足迹而言,研究期内总体上辽宁省种植业生长水足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呈弱脱钩状态。就区域污染水足迹而言,2002-2010年辽宁省种植业污染水足迹与种植业经济发展整体呈弱脱钩状态,而2011-2017年呈强脱钩状态,这表明辽宁地区作物水环境用水与经济发展之间正在实现由弱脱钩的初级协调状态到强脱钩优质协调状态的转变。就区域生产水足迹而言,由于区域污染水足迹是区域生产水足迹的重要组成,区域生产水足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呈现与区域污染水足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类似。(3)对作物生长用水效率的研究表明,辽宁省生长用水效率整体呈现自东向西逐渐降低的趋势,研究期内全省生长用水效率均值为0.844,因此就平均水平分析,辽宁省可以通过种植结构优化调整等手段从而节约15.6%的用水量。就作物水环境用水效率而言,低水环境用水效率的地区分布集中在辽东、辽西,呈现出小范围聚集性,研究期内全省水环境用水效率均值为0.947,辽宁省可以通过改善水环境从而节约5.3%的用水量。就作物生产用水效率而言,作物生产用水效率的空间分布与水环境用水效率分布类似,研究期内全省生产用水效率均值为0.941。辽宁省整体种植业用水效率不均衡,以上3种类型的用水效率均小于1,且效率在研究时段内均呈下降趋势,都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本研究以辽宁各地市为研究区域,量化作物生产水足迹,并进行时空差异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种植业区域水足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用水效率。本研究可为建立区域水足迹控制标准提供基础,还为种植业发展提供相关建议,并随着后期研究的深入,最终为辽宁地区种植业结构优化提供更为具体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