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肖像画复勾法研究

来源 :中国艺术研究院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dark_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勾技法作为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在唐、宋、元诸代逐渐发展形成较为成熟与固定的方法和模式,成为人物和肖像绘画表现中有益的辅助和补充。明清以来,在社会需求与西方外来文化的刺激和影响下,在众多画家寻求更高和更为纯粹的艺术表现的自觉要求下,复勾技术的发展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缩影,本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一种独具表现力的技法主动参与到了肖像绘画中对形象、体积、结构、空间、质感的营造中。通过对明清两代具有代表性的肖像绘画作品如《明人十二肖像》册、《汪客吟小像》、《春闺倦读图》中所使用的复勾技法进行的具体研究和比较,并将其作为线索,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在各种时代背景的要求和影响下,中国绘画技术的自觉演变,以及中国画家在民族文化立场下谨遵边界的艺术探索态度。
其他文献
16、17世纪是个神奇而辉煌的年月。欧洲爆发文艺复兴结束漫长的中世纪。而在世界的另一端——东北亚,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社会商品经济都高度发展,世俗文化异军突起。在这样
<正>容像,多为晚辈聘请画师为逝去的先人留容,以备怀念、祭祀或招魂之用。也有人因为政、为教有功,深得民心,子民自发为之立生祠绘像。早在2300年以前就存在用作招魂及祭祀先
采用溶胶-凝胶-浸渍法对二氧化钛进行Zn^2+改性,并以苯酚废水为降解模型反应物,研究了Zn^2+改性TiO2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Zn^2+改性能够提高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活性,当Zn^2+掺杂量为
对纪录片中历史人物的内心进行表现往往是困难的,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历史人物与记录者之间是无法直接交流的,因而导致其内心难以靠近;另一方面,在纪录片中,要通过镜头进行人
将牛皮纸进行碱处理,制成微晶纤维索,与淀粉、丙烯酸钠通过反相悬浮聚合法接枝成高吸水树脂。正交实验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3h,丙烯酸中和度75%,交联剂、引发剂
以乙二胺、对硝基苯酚、甲醛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Mannich碱型缓蚀剂R40。并用静态失重法和极化曲线法评价了缓蚀剂R40在不同浓度下的缓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以3.0%氯化钠
媒体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新闻信息,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知天下事。固然,媒体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人们的思维能力,也能扩展人们的视野,但现在出现了一系列伦理道德缺失的报
通过收集广东大部分自动站近年来审核查询单,结合自己的预审点滴经验,总结出地面气象观测月报表制作预审中常见的疑误及疑难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供观测业务工作中参考。
采用合成及共混工艺制备了新型搭口胶,并对其理化指标、安全性和应用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新型搭口胶残留单体含量较低,为0.03%,挥发性成分含量低,属实际无毒级;②新型
本文通过对故宫博物院藏一件包世臣肖像画题跋的分析和研究,对包世臣的卒年及其晚年事迹作全新的考证,得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结论。此外,作者还对画像的作者、题跋者的身份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