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为方法: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学术进路与理论变迁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k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业已历经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尽管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学科和研究领域,但展现出深厚的理论和实践潜力。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兴起、发展与繁盛是在改革开放后经由发展与转型话语的逻辑主导、政策与制度建设的理论需求以及知识与学术传统的深层影响下出现的。回溯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学术进路后不难发现,一定技术语境、知识语境与社会语境的变化都会影响甚至决定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整体面貌,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段出现不同特征。当前,在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全面爆发的时代,跨文化传播在中国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确立了如下两个目标。其一是总结并反思既已取得的研究著述,分析其与技术语境、知识语境与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其二是重新规划和确立处于新历史位寻的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关键问题、发展目标与新知识生产的具体路径。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发展和理论创新尽管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外界对此评价与其实质成就不甚相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未更新对跨文化传播理论与思想的认识,与其初入中国的状态一致,这与日益繁盛的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实践不相符合;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在理论阐释力层面的羸弱。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正遭遇着这样一种悖论,作为思想资源的跨文化传播严重滞后于作为传播路径的跨文化传播,越来越少的研究者将研究重心放在对跨文化传播学基础理论与思想史资源的回溯,国际/跨文化传播能力提升与规划、国际话语权建设、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媒体走出去等实践趋向的研究成果却持续性内爆。在此形势下,对于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未来图景的研判便跃然纸上: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未来路在何方?有鉴于此,在将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在过去四十余年里沉淀的思想、理论与学术著述审慎反思的基础上,本文尝试以学术进路与理论变迁为视角,以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理论阐释力不足为主线,首先框定了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学术分期、理论分期及出现缘由,这是重新认识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整体结构的必要阶段,也是评估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得失的有效路径;其次本文提出中国需要何种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理论的思考方向,尝试廓清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理论阐释力不足的缘由,这既是对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理论选择与理论阐释力的深度阐释,也是破解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理论阐释力羸弱的关键选择;最后,本文从价值序列与理论体系两个层面重塑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理论阐释力进行了论述,价值序列是观测理论建构与理论想象的逻辑基点,而体系化的理论建构与理论想象则是“理论之所以为理论”的逻辑支点。由此,理论建构、理论想象与理论的体系化不仅是祛魅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理论困境的有效选择,更是将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新知识生产诉求落到实处的关键做法。本文总共有六章,章节安排如下:绪论部分是对本文问题意识的集中概括。在这一部分,本文对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问题域”及其“提问方式”进行了回顾、梳理与反思。作为“问题”的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具有某种方法论意义,一个问题即意味着—个结构,它不仅框定了研究的问题意识,也预设了研究者的认知思维,表明了研究者的学术关切,但同时也限定了研究者的作答方式;而“提问方式”则意味着对问题的理解与认识,以及对于问题解决路径的探索。在这个意义上,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学术史”同样可以从“问题史”的视角予以重新理解。此外,本部分还对已有文献、研究方法、研究目标与研究创新进行了简要说明,这是本文的基础。第一章以阐释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兴起、发展与繁盛为主要线索,反思性地回顾了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学术分期和理论分期,以及中国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研究与实践得以兴起与繁盛中发展与转型话语、政策与制度建设以及知识与学术传统的多重影响。整体而言,这些经验、素材与历史的重新挖掘与再度阐释为重新认识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有重大意义。第二章对“中国跨文化传播学”证立与成型进行了论证和阐释。基于主体与语境的特殊性,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走向了契合自身特性的发展道路,这一方面表明跨文化传播学并非一种固定程式,而是体现出鲜明的地方性、区域性与国别性。“中国跨文化传播学”的形成不在于对普适性、普遍性、一般性的西方理论和学说简单进行反拨,更不是照抄西方理论和学说,而是将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段的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实践进行抽象式、思辨式的理论处理,最终形成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话语体系。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经历了“从理论借鉴到理论的自主发展”“从传统理论到理论的现代化”“从工具主义到学术自觉”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过程也体现出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作为‘理想类型’”“彰显创新意识”与“担负历史使命”的三重价值意蕴。第三章检视了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阐释力。理论阐释力是辨识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主体性的重要维度,因而是整体上理解和认识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首要反思的问题图示。对于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理论阐释力羸弱的问题,既有研究从“研究范式的多元与主流”“理论体系的开放与封闭”与“研究方法的传统与现代”等维度进行了检讨,然而,对于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理论阐释力的逻辑起点、提升机制等探讨却尚付阙如。对此,提升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阐释力,应当“以中国为方法”,立足中国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经验、关注中国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问题,强化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注重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理论体系的完善,促进理其论的科学化。其后,本章对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价值序列中两项未竟命题(“传播能力的理论定位”与“传播能力的价值立场”)进行了简要思考。第四章反思了以“提升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能力”为代表的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存在的主导价值序列。价值问题在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中表征了极其复杂的问题图示,我们需要价值的指引,以权衡在研究进程中出现的种种症候与弊端。在实用主义哲学思潮、发展主义话语以及传播研究方法便利等要素的综合影响下,“提升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能力”成为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主导价值,且在中国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研究与实践中多有体现。然而,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能力主导价值的确立应当十足审慎,本章中论述的“能力迷思”地位的反思与“理论旅行”立场的坚持,就是重新确立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价值序列的一种尝试。代结语部分以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多学科性”为逻辑起点,以前文论及的“作为研究领域的跨文化传播”为价值基点,论述了“以中国为方法”与“领域化”转向的价值选择,为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体系化与主体性建构,以及由此带来的新知识生产提供参照。
其他文献
为比较不同产地干腌火腿微生物多样性对风味的影响,对3种火腿(金华、宣威和如皋火腿)中的游离氨基酸、挥发性风味物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金华火腿中鲜味和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宣威火腿(P<0.05),风味物质中壬醛和苯甲醛的含量高于宣威火腿,己醛含量低于宣威火腿;金华火腿中优势微生物为葡萄球菌属和四联球菌属,如皋火腿中科贝特氏菌属和宣威火腿中盐单胞菌属相对丰度高于金华火腿。葡萄球菌
文物传承历史文化,彰显时代文明,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的实物见证。石窟寺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具有众多价值,文物保护极为重要。然而由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保护能力的限制,众多文物正面临着加速消亡的危机,文物保护迫在眉睫。由于石窟寺所处环境不同、体量大小不一、几何结构复杂等特点,文物保护工作十分困难,我国的石窟寺文物保护未成体系,正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从被动保护向预防性保护发展
随着智能无线电设备、无线网络系统、电子检测装置等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空间电磁波传播及对地面仪器设备的干扰也日益加剧,电磁性波遮蔽科技已在电磁兼容性(EMC)、抗电磁干扰(EMI)系统、飞行器隐身等方面得到了日益深入的研究应用。论文从不同的电磁屏蔽原理和材质本征功能入手,对不同品种的新型宽频吸波材进行分析总结,探讨了不同吸波体的电磁波吸收特性和微观构造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对实现其轻质型宽频吸的功能原
“区域发展”与“特色发展”是我国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两大战略。从“十一五”时期“西南地区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的战略部署,到“十三五”时期“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发展规划,再到“十四五”时期“西南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带”的空间布局,呈现了区域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带实现协调发展的演进过程。一方面,民族内部强社会关系凝聚的文化独特性是特色文化产业在地性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政府之间、民族之间、地域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前景良好。以区域为划分标准,不同的区域体现出不同的区域文化,所以文化产业呈现出区域性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产业将通过竞争与合作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对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塑造特有的文化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本文将分析我国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现状和问题,并从政府政策、融资渠道、人才培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四
通过概括和总结在汽车线束管路装配过程中会涉及的所有种类和所有失效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1种对线束管路装配的验证和优化的方法,第1阶段为生产培训基于过程工艺的逐步验证,提高工艺成熟度和过程稳定性,第2阶段对序列化试装的成品车进行了拆车验证,追踪并解决质量问题,提升整体质量表现,该方法在某一新车型试装投产过程中得到验证,有效地降低了整车线束管路装配的质量风险。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取得重大突破,但EGFR-TKIs耐药已成为NSCLC靶向治疗不可避免的难题。本文对EGFR-TKIs耐药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总结近年来抗耐药治疗的潜在方法,以期为NSCLC的EGFR-TKIs抗耐药治疗提供启示与新思路。
<正> (七) 锦 1.如意云纹仙鹤织金锦这次出土的如意云纹仙鹤织金锦(图20)是一件补服。补子上的图案中,两只白鹤羽毛丰满,头额高昂,双足后挺,展翅翱翔,神态生动。两鹤上下呼应配合,图案形式表现了均衡对称之美,底部采用了朱红捻金云头,左右相互交叉排列,并用土黄色边镶嵌,金光闪烁,富丽堂
期刊
研究目的基于真实世界临床诊疗数据,挖掘糖尿病肾脏病中医诊疗隐性知识并构建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对糖尿病肾脏病中医诊疗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和深度发现,为糖尿病肾脏病中医诊疗知识的体系化挖掘和组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方法以2018年12月-2021年6月期间于开封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肾脏病有效病历为研究对象,通过描述性统计方法对糖尿病肾脏病患者的人群特点、疾病特征、合并疾病、证候诊断、中医证素、临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其在不同行业中均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文章主要探究电气控制中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分析了工业机器人的特点,探讨了其中的核心技术,并研究其在电气控制中的实际应用。研究证明,采用恰当的系统控制方式,可以不断提高电气控制运行效率,从而使电气系统的应用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