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依托于丹阳流行病学研究平台,通过红外热像仪检测丹阳人群胆经五输穴及原穴的皮肤温度,分析丹阳人群血压与胆经五输穴及原穴皮肤温度的相关性,从腧穴皮肤温度这一角度寻找与血压相关的穴位。并按照高血压诊断标准,将该人群分为高血压组及血压正常组,对比分析高血压组的胆经五输穴及原穴皮肤温度特点,从腧穴皮肤温度角度寻找与高血压相关的腧穴,并从高血压这一疾病探讨探讨“脏腑-腧穴”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的临床治疗选穴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05月05日至2019年05月27日,根据相应的纳入、排除标准,我们对江苏省丹阳市随机选择的5个车站社区的891名居民,进行现场调查及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既往病史和药物使用的信息,即刻血压,胆经五输穴及原穴的红外热图等。最后对采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描述。结果:1.胆经五输穴皮肤红外温度与收缩压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双侧足窍阴、侠溪穴皮肤红外温度与收缩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呈负相关,且相关性显著(P<0.05);双侧足临泣穴皮肤红外温度与收缩压单因素分析相关性不显著(P>0.05),多因素分析相关性显著(P<0.05);双侧阳辅及阳陵泉穴皮肤红外温度与收缩压单因素分析相关性显著(P<0.05),多因素分析相关性不显(P>0.05)。2.胆经五输穴皮肤红外温度与舒张压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双侧足窍阴、侠溪、足临泣及左侧阳陵泉穴皮肤红外温度与舒张压单因素相关性分析不显著(P>0.05),多因素相关性分析显著(P<0.05);双侧阳辅穴皮肤红外温度与舒张压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著(P<0.05),多因素分析相关性不显(P>0.05);右侧阳陵泉穴皮肤温度与舒张压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接近显著(P=0.05),多因素相关性分析不显(P>0.05)。3.胆经原穴皮肤红外温度与血压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丘墟穴皮肤红外温度与收缩压单因素分析相关性不显著(P>0.05),多因素分析相关性显著(P<0.05);丘墟穴皮肤红外温度与舒张压单因素相关性分析不显著(P>0.05),多因素相关性分析显著(P<0.05)。4.高血压组与血压正常组的同一腧穴皮肤红外温度对比发现:高血压组双侧阳辅及右侧阳陵泉皮肤红外温度高于血压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足窍阴、双侧侠溪、双侧足临泣、双侧丘墟及左侧阳陵泉皮肤红外温度两组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双侧足窍阴、侠溪穴皮肤红外温度与收缩压单因素及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均呈负相关,即收缩压越高,双侧足窍阴、侠溪穴皮肤红外温度越低,双侧足窍阴及侠溪穴的皮肤红外温度具有反应收缩压高低的经穴特异性。2.高血压患者的双侧阳辅及右侧阳陵泉皮肤红外温度与血压正常人群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具有反应高血压的经穴特异性。3.本研究从胆经五输穴、原穴皮肤红外温度与血压及高血压相关的角度,为“脏腑-腧穴”相关理论提供了客观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