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DEM的近50年高亚洲地区冰川物质平衡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li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亚洲是地球中低纬度冰川最发育的地区,有现代冰川面积9.8万km2,其作为亚洲众多河流的发源地,素有“亚洲水塔”之称。已有的研究表明,受全球变暖的影响,近几十年来高亚洲地区冰川以退缩为主,且呈现出加速消融趋势,进而导致下游江河径流呈现出不稳定的变化,已对下游数亿人口的粮食安全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潜在威胁。另外,高亚洲地区冰川的加速消融可引发海平面上升、冰川水资源储量减少、冰川灾害频率增加等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因此,开展高亚洲地区冰川物质平衡时空变化及其影响研究,对高亚洲地区的水资源安全及其下游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利用1960s地形图数据、2000年SRTM DEM数据和2015年前后的ASTER立体像对数据,基于大地测量学方法获取了近50年来高亚洲地区的冰川表面高程变化数据,进而分析了近50年冰川物质平衡在“流域—山系—高亚洲”不同尺度下的时空变化特征;其次,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定量评估了高亚洲冰川变化对海平面上升、区域水资源的影响和贡献;然后,利用高亚洲地区的气象站资料,分析了高亚洲地区冰川变化在不同区域产生差异性原因;最后,结合ERA再分析资料尝试探讨了大气环流与冰川物质平衡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得到主要结论如下:  (1)在区域和山系尺度上,1960s~1999和1999~2015s两个时段内,大部分高亚洲地区冰川的物质平衡呈加速消融态势,而在帕米尔、西昆仑、喀喇昆仑和天山中西段等区域的冰川物质亏损速率呈稳定乃至减小的趋势。区域尺度上,1960s~1999时段内不同区域估算的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在-0.51±0.36~-0.03±0.04mw.e.a-1之间;1999~2015s时段内冰川物质平衡的变化范围为-0.74±0.22~0.17±0.15mw.e.a-1。山系尺度上,1960s~1999年间阿尔泰山的冰川物质亏损速率最大(-0.43±0.02m w.e.a-1),喀喇昆仑山亏损速率最小(-0.04±0.06m w.e.a-1);1999~2015s时段阿尔泰山的物质亏损速率依然最大(-0.54±0.13mw.e.a-1),喀喇昆仑山由微弱负平衡转为微弱正平衡(0.01±0.11m w.e.a-1)。两个时段的山系物质平衡变化最大的为西昆仑山(从-0.33±0.10变为0.17±0.15mw.e.a-1),而喀喇昆仑山的变化最小,基本维持不变。  (2)在流域尺度上,1960s~1999和1999~2015s两个时段内高亚洲17个流域的冰川物质全部呈负平衡。相比于1960s~1999年(0.24±0.10m w.e.a-1),1999~2015s年的平均物质亏损速率略有增长(0.27±0.12m w.e.a-1)。其中,高亚洲地区东部流域的物质亏损普遍呈加速态势,中西部流域的物质亏损速率则呈微弱的加速或者减缓趋势。高亚洲地区内流水系的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并不明显,冰川加速消融的主要流域为雅鲁藏布江流域和印度河流域。  (3)1960s~1999年高亚洲地区总的冰川物质亏损量为20.87±9.17Gt a-1,其中内流区为10.68±5.06Gt a-1;外流区为10.18±4.09Gta-1,相当于海平面上升0.03±0.01mm a-1。1999~2015s时段比前一时段的物质亏损速率稍高为27.47±11.77Gta-1,其中内流区为11.66±6.02Gt a-1;外流区为15.81±5.75Gt a-1,相当于海平面上升0.05±0.02mm a-1。  (4)基于高亚洲地区的气象站观测资料,近50年间高亚洲地区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大部分气象站显示降水呈增加趋势,仅东部和东南边缘的部分气象站有减小趋势。相比于1960s~1999时段,1999~2015时段高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平均气温升高幅度明显高于西北部,而西北部的降水增加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高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相对较大的升温幅度和无明显上升趋势的降水量导致了该地区冰川物质亏损速率增加,而西北部显著增加的降水和相对较低的升温幅度是相应地区冰川物质亏损速率明显减缓的主要原因。  (5)冰川变化与大尺度环流因子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尽管高亚洲部分区域的气温、降水和冰川物质平衡与部分环流指数之间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相关系数普遍较小,还需要更长时段的研究。区域气候与大气环流因子间的相关关系表明,高亚洲不同地区的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可能与中纬度亚欧大陆的大气环流变化存在遥相关,这种遥相关关系可以从大尺度环流角度来解释高亚洲地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
其他文献
该论文从分析遥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入手,研究遥感图像解译的方法.论文通过研究空间分辨率的概念、空间分辨率的影响因素、空间分辨率对于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解译的影响,不
该文结合在旅游管理一线工作中的一些具体体会,有感而发,深入分析了传统旅游目的地的概念体系和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创新框架.该文的主要观点如下:1.中国传统
该文以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为出发点,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支撑,为上海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提供实证分析.通过对上海市中心城十区1958年、1984年、1996年多时相的城市土地利
一、政治斗争引发的一场哲学大讨论 今年是真理标准讨论20周年,全国学术界和其他部门都在举行纪念活动。10年前也曾纪念过真理标准讨论10周年。一场政治和哲学问题讨论能值
全新世作为最年轻的地质时期,其气候变化的研究是“过去的全球变化(PAGES)”研究计划中的一部分,也是研究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毛乌素沙漠东缘神木地层剖面
地理模拟系统打破了传统地理学的静态研究方式,提供了探索和分析地理现象形成和演化过程的有效工具。地理模拟系统的理论与结构框架随着GIS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革新而日益完善
该文选取了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风景区平安寨作为实证研究对象,结合社会学的实地考察分析方法,多各个利益群体的不同角度分析了社区旅游的发展过程与特征,阐述了利益
全文在结构上分为六章,其中,第四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它以会展旅游发展模式的内涵分析为基础,从会展业与旅游业之间的联动关系模式、会展旅游的空间发展模式及会展活动的具体
本文以青藏铁路格拉段沙害防治为出发点,着眼于铁路沿线风沙工程体系的防护效益评价。本文在野外考察、定位观测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查阅,明确了格拉段沿线的地质、地貌及气候特征
土壤水分在水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确定土壤湿度是对地遥感的最主要任务之一。除了具有空间性、重复性外,相对于光学遥感而言,微波遥感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并且具有一定的穿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