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每年约有23.75万名军人退役,呈现出逐年不断增多的态势。根据相关政策,城镇户籍的退役士兵由国家统一分配,由于市场体制逐步确立与完善,政府行政性指令来安排工作的周期越来越长,使得全国每年有近10万的退伍军人安排不了工作而发展为待业青年。因此,退伍军人也逐渐演变成为社会上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从部队多年的生活突然复员到地方应对新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极大的考验着他们的心理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个体的差异会使相当一部分人出现社会适应不良的现象,有的还会出现犯罪倾向进而危害社会的平安稳定。退伍军人适应性障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沉浸在过去的生活中,时常回忆军队的生活,不愿接受已退伍的事实;二是社交圈子局限于过去的战友,几乎每天都会与战友通过电话、QQ交流,不愿与亲朋好友、社区居民交往;三是对未来职业发展茫然,抵触民政安置科的就业推荐安置。为了促进退伍军人顺利融入到当下的社会生活,适应新工作生活环境,笔者借助工作平台,设计并实施了“温心家园”项目,针对13名退伍军人有计划的开展个案辅导、小组工作与社区活动等专业服务,本文是项目实施的过程记录与总结书,还在此基础上对社会工作介入退伍军人社会适应障碍进行了理性反思。本文首先介绍了选题来源与意义,疏理了研究现状,深入分析了研究基础、方法与思路。接下来,详细描述了退伍军人社会适应障碍的社会工作介入过程。整个介入过程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温心陪伴”个案辅导,针对退伍军人王某开展了关系建立、自我探索、认知提升、增强自信、开放自己与回归社会6期个案辅导活动;第二层次“温心家园”小组工作,针对13名退伍军人开展了组建“相聚小军营”、开启“情绪释放阀”、启动“自我探索器”、趣享“技能学习坊”、体验“行为训练营”和书写“最优路线图”6期小组活动;第三层次“温心乐园”社区活动,针对南门社区6户空巢、独居老人开展了入户陪伴聊天、家务整理的义务助老活动,针对社区二十余名青少年儿童开展了“国防教育——我的军营生活”为主题的青少年社区教育活动。经过评估,项目内容设计科学,时间安排合理,服务对象评价高,初步实现了项目的总体目标。最后,本文进行了退伍军人社会适应障碍的社会工作介入反思,认为社会工作专业认知度低影响服务进程,社会工作服务平台缺乏影响项目成效,社会工作支持体系不足影响服务持续。应当从三个方面予以完善:通过宣传、培训营造社会工作服务氛围,通过引进、培育社工机构搭建服务平台,通过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促进项目开发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