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郎静山时代的中国山水集锦摄影——以姚璐、杨泳梁为案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ideCShar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4年,郎静山的第一幅集锦摄影作品《春树奇峰》在英国摄影沙龙入选,带有浓重中国色彩的集锦摄影正式进入大众视野。在郎静山的集锦摄影作品中,有大量的涉及中国传统绘画中山水题材的作品,本文将它们成为山水集锦摄影。他的山水集锦摄影,将将中国绘画的意境美表现得淋漓尽致,顺利完成了风光摄影与山水水墨画的无缝嫁接,成为在摄影中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典范。  1995年郎静山在台北病逝,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进入“后郎静山”时代之后,中国的艺术家并没有放弃在摄影中激活中国传统绘画的探索,2006年姚璐的《中国景观》,杨泳梁的《蜃市山水》系列作品问世,这些作品以数字图像技术为依托,以摄影拼贴作切入点,把挪用自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样式有效契合到数字摄影作品当中,投射出诸多与郎氏集锦摄影相似的创作理念,所以作者将它们统一归类为后山水集锦摄影。  在当前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传承和发扬中国民族艺术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议题,对中国而言,摄影是一门新兴的舶来艺术,发展时间相比绘画等其他艺术门类十分短暂,历史积淀十分缺乏,我们要创立中国特色的摄影风格,毫无疑问地要向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绘画加以借鉴。而郎静山、姚璐、杨泳梁三人的山水摄影实践,恰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摄影继承。本文从山水集锦摄影入手,深入探讨了如何在摄影作品中实现中国古典山水绘画效果,以及如何从中国文学与中国哲学中获得启迪,构建中国摄影语言体系。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  1、将郎静山、姚璐、杨泳梁三人的作品并置在一起,形成“山水集锦摄影”体系,围绕作者的艺术生涯、作品风格、以及进行了系统深入地分析。  2、围绕后人关于郎静山摄影家身份以及集锦摄影作品性质的争议,从摄影史、摄影的自身特质两大方面论证了“摄影与绘画不同源”的观点,提出绘画使用的镜箱不能作为摄影技术的起源。还制定出一套面对当下数字技术环境的摄影判断标准。  3、以中国古代山水画创作理论为线索,从透视、构图、色彩三个方面进行归纳,阐述了如何在西源技术基础的摄影作品中实现中国山水画效果。  4、通过分析比对郎静山集锦摄影理论与谢赫“六法”的异同,得到郎静山在集锦摄影中诠释的“六法”思想与谢赫“六法”有较大出入的结论。  5、在中国摄影民族化的设想中,提出了建立中国摄影语言体系的思路,建议从语法修辞方面大胆创新,从山水集锦摄影实践中,总结出“新社会写意”、“兴”、“比”、“拟玄叙事”等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表现手法。
其他文献
画面背景如何处理,是画家进行艺术创作之初和贯穿整个创作过程都会考虑的问题,它对整个画面在宏观上的布局形式、表现力和作品最后完成时的整体感具有很大意义,无论中西绘画,
期刊
美国普渡大学为进行大型土木工程结构构件的研究,于2002年夏开始一项大型结构试验室(Bowen Lab)的建设中,在其结构试验区进行了一座供大型结构构件试验用的反力墙(Reaction w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由于受到后儿童时代的影响,俏皮可爱的服装风格已越来越流行,国内外许多知名设计师也已经开始通过有趣的设计方法来表达作品思想,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趋势来引导大众审美。由于设计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国有建筑企业如何认清形势,主动变革,乘势而上,最终实现做强的目标,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层次认真去思考。要发展企业,首先要定好位定位,不是一句简单的空话,它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