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后疗效评估及复发监测相关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lsh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分别对健康人、胃癌术前、术后三个月、术后六个月患者及胃癌复发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寻找它们之间代谢产物的差异,通过进一步分析找出可以用以评估胃癌术后疗效及监测复发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方法:通过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分别对15名健康人血清、16名胃癌患者术前、术后三个月、术后六个月血清和15名胃癌术后复发患者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获得相应的代谢图谱和数据。通过比较健康组、胃癌术前组样本的总离子流图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判断健康人与胃癌患者间是否存在差异性代谢产物,并通过T检验初步筛选出两组间的差异性代谢产物;其次用上述筛选出的差异性代谢产物对胃癌复发组、胃癌术前组、术后三个月组及术后六个月组进行方差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一步筛选各组间差异性代谢产物,并行聚类分析观察差异性代谢产物在各组间的聚类情况,发现胃癌术前组与胃癌复发组聚为一类(即带瘤组),而术后三个月组与术后六个月组聚为一类(即无瘤组);针对这两个组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ROC曲线来观察带瘤组与无瘤组间差异性物质情况及区分能力,并利用质核比及人类代谢组数据库(HMDB)找出差异性物质名称,最后行聚类分析及均值图观察差异性物质在胃癌复发组、胃癌术前组、术后三个月组、术后六个月组、健康组中的聚类情况,并解释这些差异性物质的生物学意义。结果:(1)分别对比健康组与胃癌术前组样本在正负离子模式下的总离子流图和主成分分析,可得出两组样本间存在峰度值差异,且存在差异性代谢产物。(2)从健康组、胃癌术前组、术后三个月组、术后六个月组及胃癌复发组中共筛选出7种差异性代谢产物:溶血磷脂酸、甘油三酯、赖氨酸、1-磷酸鞘氨醇、磷脂酰胆碱、氧化神经酰胺、磷脂酰甘油。(3)从均值图中可知,在胃癌复发组、胃癌术前组、术后三个月组、术后六个月组、健康组中溶血磷脂酸、甘油三酯、赖氨酸、1-磷酸鞘氨醇呈上升趋势,磷脂酰胆碱、氧化神经酰胺、磷脂酰甘油呈下降趋势。结论:(1)健康人与胃癌患者血清间存在差异性代谢产物;(2)溶血磷脂酸、甘油三酯、赖氨酸、1-磷酸鞘氨醇、磷脂酰胆碱、氧化神经酰胺、磷脂酰甘油是健康人、胃癌患者术前、术后三个月、术后六个月和胃癌复发患者血清中的差异性代谢产物,在不同类别人群的血清中浓度存在差异;(3)溶血磷脂酸、甘油三酯、赖氨酸、1-磷酸鞘氨醇、磷脂酰胆碱、氧化神经酰胺、磷脂酰甘油可能是胃癌术后疗效评估及复发监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其他文献
在相同配方中填充不同粒径的球形银粉制成片式电阻器用电阻功能浆料,通过对比烧结膜宏观烧结表面、微观形貌及浆料电性能,研究银粉粒径对电阻浆料烧结膜层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粒径(D50)在0.9~1.9μm内,银粉的粒径越小,电阻浆料的烧结膜层的细孔和贯穿式孔洞越少,膜层越均一和致密,其抗静电放电ESD性能越好,同时银粉的粒径大小对方阻和温度系数的影响较小。
期刊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恶性癌症中的一种,是指肝脏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癌、及混合性肝细胞癌等,为目前发病率全球排名第6位的恶性癌症。全球每年因原发性肝细胞癌而死亡的人口大约为250,000,而中国占了大约一半,由此可见,原发性肝癌是国内癌症致死的重要因素[1]。肝移植术是当前治疗最常
学位
2020年乳腺癌已经超越肺癌成为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每年大约有200余万新发乳腺癌患者,约占所有新增癌症患者的11.7%。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是所有类型乳腺癌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约占全部乳腺癌患者发病率的70%左右。大量研究表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肿瘤细胞微环境及肿瘤细胞自身密切相关。其中细胞外基质蛋白肌腱蛋白C(Tenascin-C TNC)及它的细胞膜受体整合素(Integrin)对肿瘤细胞
学位
目的:开发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水凝胶用来负载姜黄素。通过实验探究该水凝胶作为姜黄素的递送平台可行性及其负载姜黄素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1)以不同比例的人发角蛋白和壳聚糖制备水凝胶。研究复合水凝胶的相关表征:傅里叶红外光谱、力学性能、孔隙率、孔径、吸水率、细胞毒性和细胞相容性。综合分析表征结果以确用于神经修复的最佳比例。(2)在制备过程中添加姜黄素,在体外研究人发角蛋白和壳聚糖比例的改变
学位
脊髓损伤(SCI)是临床上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最终会导致截瘫或四肢瘫痪。神经细胞的大量死亡和内源性营养物质的缺乏阻碍了损伤脊髓的修复。目前,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诱导的内源性神经纤维再生在促进脊髓损伤修复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如何为损伤脊髓提供神经营养,促进内源性神经纤维再生仍然是一个挑战。本研究利用聚(乳酸共乙醇酸)嵌段聚(乙二醇)嵌段聚(乳酸共乙醇酸)(PLGA-PEG-PLGA)和聚(乳酸共乙
学位
目的:明确PP在GBM中的抗肿瘤作用,探究PP对GBM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阐明GLI1在PP改变GBM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培养GBM细胞系U87MG、T98G,CCK8实验检测PP对GBM细胞的毒性作用,计算IC50,确定后续实验给药浓度及作用时间。2、克隆实验检测PP对GBM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3、Tunel荧光染色检测PP对GBM细胞的凋亡水平的影响,Gree
学位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三维重建联合hook-wire定位肺磨玻璃结节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分析。资料与方法:按纳入排除标准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胸外科因肺部磨玻璃结节行三维重建指导下胸腔镜下手术切除的患者141例,按是否完成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肺磨玻璃结节穿刺定位,分为定位组与对照组,同时定位组中根据患者是否出
学位
临床研究护士是承担临床研究护理实践的注册护士,除了提供受试者护理实践外,在保护受试者权益、知情同意、研究方案正确实施、数据收集和记录、受试者随访工作中均承担责任。文章通过对国内外临床研究护士的定义、角色定位、岗位要求、实践范畴及专业培训方面进行综述,进一步分析临床研究护士与高级实践护士、专科护士、临床研究协调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梳理国内外临床研究护士的职业发展思路,从而为今后临床研究护士的岗位构建
期刊
目的: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后的生存情况,探索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及相关血液学指标对患者生存状态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行R0切除的206例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所有患者经严格纳入及排除标准入组,完善术前检查以确定手术适应症,经充分的术前准备后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康复顺利出院后进行严密随访。根据研究终点时患
学位
目的制备具有光热性能的基于硒、铋的纳米材料,并用来作为抗肿瘤药物的靶向递送载体,进而研究其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本研究以硝酸铋,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氢氧化钠,葡萄糖,亚硒酸钠等为原料合成Bi2Se3纳米材料,该材料生物毒性低,药物负载能力较强。负载药物的Bi2Se3在正常组织的PH环境中不能释放药物,但在肿瘤微环境的弱酸性条件下可以释放,从而靶向杀伤肿瘤细胞。抗肿瘤药物的靶向递送系统构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