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纪之交,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起了一套崭新理念与实践要求的新课程体系,不仅对现行的整个教育体制提出了挑战,也向需要发生变革的各级各类学校实践场域和新课程的最终实施者与变革者提出了现实挑战,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和支持。至今,校本教学研究历经十五年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教学研究流于形式甚至低效无效的现象成为研究者不可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有效的校本教学研究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建构学习型学校的理性抉择,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诉求,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最佳途径。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已有研究鲜有针对校本教学研究的有效性展开研究的,有的研究也仅是从校本教学研究活动本身的有效性来研究,而没有从根本上追溯校本教学研究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有效性。本论文主张,回归校本教学研究的原点——课堂教学的改善,通过教学研究活动本身的有效性和教学研究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两个层面研究,通过间接的教学研究活动本身的有效性来反观教师课堂教学的转变,研究校本教学研究活动实施的有效性及影响教学研究有效性因素,最终建构有效的校本教学研究的策略。为实现研究目的,本论文在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和教学共同体理论的视角下,选取样本学校的研究团队及个别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为突破口,通过问卷法、访谈法分析校本教学研究活动的有效实施现状;通过课堂观察法、问卷法和访谈法,聚焦理化生教研组以“如何上好化学课”月主题研究活动与名师工作室对教师如何上好“梳理·练习型”数学复习课的长期追踪指导的研究。本研究基于量化与质性、整体与局部、长期与短期、从不同组织体系及不同层面的变革能动者所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活动进行深描与解释,既在无形中形成对比性、差异性研究,又基于主客体前后变化来分析与检验有效性,从教学研究活动本身及其对课堂教学改善中把脉校本教学研究有效性及影响因素。通过徘徊于“实然”诠释与“应然”探询,发现校本教学研究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校整体发展中,面临着制度文化建构、运行方式建构和内在情感力建构等领域的交叉性与系统的复杂性挑战。因此,本论文建构校本教学研究有效性的基本策略,关注教学研究制度文化的保障性因素;构建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学研究运行机制:聚焦研究主题、初拟学习内容、前测调查并分析学情、确定学习内容、教学设计、实施案例研究、后侧并分析学情、研讨教学成效、追踪改进成果、再次生成新的主题的螺旋式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建构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三位一体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其中,制度文化建设是校本教学研究的有效条件保障,内部运行机制是校本教学研究有效的操作程序与方法,专业学习共同体是实现校本教学研究有效的团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