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汶河流域土壤保持功能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uimin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土壤侵蚀加剧,已经并将持续影响全球土壤保持服务功能。鲁中山区牟汶河流域作为山东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土壤流失较为严重。近些年来牟汶河流域实施了退耕还林(草)、水土流失治理等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然而这些治理措施是否已有效减缓鲁中山区牟汶河流域土壤侵蚀?这个问题依然没有得到科学的回答。本研究基于1990—2018年4期Landsat遥感影像监测数据,利用RUSLE模型与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山东省鲁中山区牟汶河流域土壤侵蚀与土壤保持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地理探测器方法探讨了土壤保持功能的主导影响因子。主要结论如下:(1)1990-2018年牟汶河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变化范围为486.04~846.24t·km-2·a-1。土壤侵蚀主要集中在地势高、平均坡度大的山地丘陵地区及坡耕地地区;1990-2018年牟汶河流域土壤侵蚀总体趋于改善,土壤侵蚀模数逐渐降低,土壤侵蚀强度总体表现为由轻度及以上侵蚀向微度侵蚀转化。土壤侵蚀轻度及以上侵蚀面积随着坡度的增大有不同程度增加的趋势,总体上呈现土壤侵蚀随着坡度的增加先逐渐严重后趋于缓和的状态。近30年牟汶河流域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对土壤侵蚀模数减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1990-2018年牟汶河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变化范围为787.48~897.2t·km-2·a-1。土壤保持功能空间分布显著差异,总体呈现四周高而中部低、北高南低和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1990-2018年牟汶河流域土壤保持功能整体增强,土壤保持强度逐渐由低度保持向高度保持转化。各类景观类型中,林地单位面积土壤保持能力最高,其次为草地和耕地,未利用地土壤保持能力最低。林地、草地为土壤保持总量的主要贡献者,因此加强林草地保护可以有效提高土壤保持功能,对牟汶河流域生态环境改善起着重要作用。(3)因子探测器结果表明,1990-2018年坡度为影响土壤保持功能的主要影响因子,其次为海拔;2018年植被覆盖度为影响土壤保持功能的主导因素,其次为坡度。近30年来植被覆盖度对土壤保持功能的解释力逐渐增强。对土壤保持的贡献作用也越来越大。双因子探测器计算结果表明,土壤保持各影响因子交互作用有利于增强各因子对土壤保持功能的解释力,其中坡度与植被覆盖度的协同作用土壤保持功能的影响力最强,解释力达到30%以上。这极大地增加了单因子对土壤保持功能的影响力。因此加强林草地保护和禁止陡坡耕地对土壤保持功能的增强是非常必要的。
其他文献
森林认证在我国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到如今,新颁布的《森林法》已经将森林认证纳入进来。在我国政府推动下,中国森林认证体系得以建立,并实现与PEFC互认。2019年我国FSC产销监管链认证证书数量占全球将近四分之一。森林认证在我国发展成果丰硕,有效促进了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现代林业目标的实现。为了有效发挥森林认证的作用,我国政府通过多年的努力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以《森林认证规则》为代表的一
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土壤环境的干扰程度日益加深,使得土壤侵蚀加剧,土壤环境失衡,最终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人地矛盾锐化。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养分含量是土壤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养分的分布特征,有利于区域土地利用方式的优化和土壤环境的改善,对于区域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有重要的意义。祊河流域作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地形起伏大,土层疏松浅薄且
林下培育人参是一种高效复合生态经济系统模式,它充分利用森林环境,模拟野生参生长的自然环境,在不影响林木生长的前提下,生产具有野生人参特点的无污染、高价值的高档商品人参,从而缓解了高经济效益人参种植业与高生态效益的林业之间的矛盾,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毁林种参面积。林下参产业作为无污染、无公害的林下经济绿色产业,对发展后续产业、振兴东北林区、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东三省人参种植发展迅速
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减贫工作虽取得巨大成绩,但返贫致贫风险长期存在。林业产业化扶贫是稳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但由于产业发展和与扶贫两者之间的市场价值与社会救助目标存在矛盾和冲突,因而会导致扶贫工作的短效效应。从可持续和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的全局出发,构建解决这一问题的长效机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本文在梳理利益相关者理论、激励理论和可持续生计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法
近年来,农村公共事务治理陷入普遍凋敝。农村环境污染作为中国农村公共事务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直接关系到乡村环境是否生态宜居,更关乎农村地区稳定与发展。农村环境治理既是农村公共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农村公共事务治理的薄弱环节,已经成为了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现实瓶颈。研究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成因与应对,对于深化乡村治理的基本认识以及推进基层治理变革,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本研究以河北省D村农用
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建设用地的日益扩张严重威胁着区域生态用地,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承载力下降、景观破碎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极大地限制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探索生态安全保护与城市开发建设的平衡点,在保证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之上才能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济南市为例,从生态安全格局视角出发,对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开展系统研究,以期为城市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技术参考。本文首先
房地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作用,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更能引起各方广泛的关注。1994年开始在我国开启了两个流转税种并存时代,针对不同的货、劳对象确立征税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政策,两税制格局运行了二十余年,二者可以说是分立并行、互为补充。分税制下确定了房地产业征收营业税的制度,直至2012年我国开始试行“营改增”试点、到2016年5月1日起,将包括房地产业在内的全部行业纳入缴纳
兰陵萧氏既是兴起于南朝时期的门阀士族,又是齐梁王朝的建立者,历经南朝、隋、唐数百年,在儒、释、道、玄等各种思想碰撞交融的中古时期,兰陵萧氏的宗教信仰亦体现出既与时代思潮密切相关,又具有家族特色的信仰特点。兰陵萧氏作为世代信奉天师道的家族,因深受天师道之熏染,在早期的名讳与婚姻关系中有着深刻的体现,即萧氏名讳中多带有“之”、“道”等道教色彩的字眼,且联姻的对象也大多具有天师道信奉背景。南齐建立后,萧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