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什迪在杂糅中建构想象家园的尝试——对《午夜的孩子》的后殖民解读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hlesl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移民文学和后殖民文学开始兴起和繁荣。 英国文坛的情况也是如此。 自从印裔英籍作家V.S.奈保尔于1971年以及另一位印度裔小说家拉什迪于1981年获得布克奖以来,这些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作家便成了值得研究的一派。本篇论文将选取拉什迪为研究对象。他离开印度移居到曾经是印度殖民者的英国并用殖民者的语言——英语进行写作。作为一位流散作家,拉什迪对他的祖国有着特殊的态度和感情。因此,本论文计划从后殖民批评的角度探究拉什迪是如何通过他的代表作品《午夜的孩子》试图建构起他的想象的家园的,探究过程中霍米·巴巴的“混杂性”以及“第三空间”理论将应用于分析当中。与此同时,作为后殖民文学的“教父”,拉什迪的一些批评观点也将应用于分析当中。 通过本篇论文的研究,拉什迪是否成功地通过他的作品建构起了他的想象的家园将作为结论被得出。除此之外,对家乡和祖国,流散作家应持何种态度并带有怎样的感情将作为另一结论得出。
其他文献
西尔维亚·普拉斯(1932—1963)是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自白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她以“辉煌的痛苦和神圣的嚎叫”屹立于美国诗坛。她的诗歌充满着浓厚的死亡色彩,同时她用其短暂
反战小说《永别了,武器》是美国小说中描写一战的最好作品,同时也是一部爱情小说,甚至被认为是海明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小说如实地再现了一战中意大利战场的情景,记录了
作为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卓越诗人,雪莱的诗歌大多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而其五幕诗剧《钦契》却相对受关注较少。国外相关研究数量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个别领域;国内系统的研究尤
认知语境,有别于传统语境的静态性,被看作是一种心理建构,强调从动态角度分析言语交际现象。而关联理论中强调的最佳关联也是在交际的明示---推理动态过程中选择和实现的。因此,
意象、象征和原型是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术语,文学评论家们经常把这三者放到一起讨论。由于这三个术语有着内在的联系,评论家们有时混淆其概念的内涵及外延,从而加重了文学
[目的]分析综合营养干预对兰州地区18~25岁医学生外周血红细胞系列参数的影响,探讨适合该人群的营养干预方案,改善其营养状况。[方法]对兰州地区420名医学生进行基线调查后对
教师话语是教师向学生传达信息的基本方式,也是控制学生行为的主要手段。学者们对教师的话语量、提问方式及反馈方式进行大量研究。教师反馈是课堂交互的关键所在,成功的语言学
朱利安·巴恩斯(1946--)是英国当代杰出的小说家。2011年,他凭借《终结的感觉》夺得了“布克奖”。《终结的感觉》延续了他一贯以来对记忆、历史和身份的探索。小说分为两部
如今,虽然很多语言学家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辞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辞的研究仍然是一个很新的领域。因此,本文试图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对最近的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