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岩体井工热采换热机制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nli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热能资源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因其储量巨大、不间断供能等优势,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可为人类提供稳定、充足的清洁能源。为此,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利用水力压裂、化学刺激等方法对干热岩层进行增渗改造,通过驱动工质流体循环来提取地热能。该技术成功应用于多个地热田项目,极大推动了地热能商业化开采进程,但是面临着换热面积不足、终端温度低、易诱发地震等问题,阻碍了其规模化开采。本文在唐春安等学者提出的基于开挖的增强型地热系统(EGS-E)整体框架下,结合加拿大“Eavor-Loop TM”项目多水平分支井的设计理念,提出了近远场协同采热系统,并探究不同一级工质流体换热效率、二级流速调控下近场采热巷道热能提取率及系统运行寿命、远场崩落热储区渗流-传热特性及敏感性分析、高温岩体裂隙开度及渗透率演化规律。论文的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系统性地介绍了近远场协同采热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近场分布式巷道热储区(设计可控型)和远场集中式崩落热储区(简易粗略型)组成。前者是采热基本单元,构成多水平、多分支、可调控的热储网络,可为系统提供稳定的流量及较高的终端温度;后者距离地下主体结构远且规模大,采用爆破失稳垮落建造,以形成内部裂隙充分发育、换热面积充足的高渗透性热储区,可为系统提供超大热流补偿。此外,结合国内外现有的深部巷道建造技术及智能化工程设备,初步探讨了基于开挖的增强型地热系统智能化、无人化施工方案。(2)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研究近场分布式巷道热储区多级调控换热机制,构建二维巷道截面热-流耦合模型,探究水、二氧化碳、干燥空气及氮气这四种一级工质流体的换热效率;构建三维巷道热-流耦合模型,探究多级调控下不同一级工质流体的换热效率及终端出口温度的变化,并分析二级流速、巷道长度等设计参数对热能提取效率及运行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对流(又称热虹吸效应)不仅加快了冷锋面的移动速度,其循环流动特性还增大了流体与岩体间的传热系数,显著提高了热能提取效率。二氧化碳凭借其较低温度下优越的流动特性,热能提取效率比水高约50%。空气、氮气等气体虽然流动性好,但是热容较低,携热能力较差,故热能提取效率低于水。近场采热巷道长度越长,则高渗透性热储规模越大,工质流体滞留时间越长,换热越充分,年热采率及出水口温度越高。通过调节二级流速,可以实现热对流与热补偿的“供需平衡”,有效维持出水口温度,延长系统运行寿命。(3)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构建二维裂隙岩体渗流-传热模型,探究远场崩落热储区渗流传热特性,并分析基岩渗透率、基岩热导率、注入压力、注入温度等参数对换热效率及热突破曲线的影响;构建二维裂隙岩体热-流-固全耦合模型,探究高温裂隙岩体在流体压力及温度应力共同作用下裂隙开度及基岩渗透率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贯通裂隙构成了主要导水通道,冷锋面主要沿着裂隙走向移动。当裂隙数量较多且连通性较好时,冷锋面及高压面移动速度更快,采热效率也更高,但是过快的冷锋面移动速度会造成过早的热突破,削弱系统运行寿命。基岩的渗透率越大,热突破发生得越早,热能提取主要集中在开采早期。基岩热导率决定了裂隙水与岩体间的热平衡时间,当热导率较高时,裂隙水可以吸收更多的热能,基岩温度衰减更快,所以中后期出水口温度更低。较高的注入压力会抑制基岩内部的热补偿,热突破发生得较早,热能枯竭得更快。较低的注入温度会增强裂隙水提取热量的能力,提高采热效率,但热突破发生较早,削弱系统运行寿命。冷水在压差作用下,沿着裂隙网络移动,裂隙中的流体压力迅速升高,有效应力降低,导致裂隙开度增大。裂隙中的冷水不断吸收基岩内存储的热能,导致热应力降低,基质冷却收缩,裂隙开度进一步增大。在注入早期,裂隙开度主要受孔隙弹性效应影响,此后高压面趋于稳定,热弹性效应占据主导地位,裂缝开度及影响范围逐渐增大。THM模型由于考虑了热弹性效应的影响,基岩渗透率及裂隙开度均大于HM模型。基岩热膨胀系数越大,基质冷却收缩越显著,热弹性效应主导的裂隙开度及基岩渗透率越大,系统注入能力越强,故热能提取率更高。随着注入压力的提高,基岩渗透率变大,水流流速加快,导致冷锋面移动速度变快,由热弹性效应引起的裂隙开度影响范围变大,年热采率也随之提高,但会削弱系统运行寿命。注入温度越低,则基岩热应力减少值越大,冷却收缩越显著,在热弹性效应作用下,基岩渗透率及裂隙开度均增大,故采热效率更高。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发展,传统金融行业寻求转型,与互联网行业融合,利用互联网行业的信息科技构建互联网金融平台等新型金融业务模式.金融行业借助互联网平台获取用户各类信息,为其金融业务提供便利.其中金融借贷业务也借助金融科技构建金融反欺诈模型,用于预测贷款用户违约的可能性,帮助金融行业规避欺诈用户,保护资金安全.然而金融反欺诈模型的建立面临很多挑战,普遍涉及数据量大、特征繁杂和数据集类别不平衡等问题,其中类别不平
学位
磷石膏是一种由湿法生产磷酸产生的工业废料,目前我国磷石膏的堆存量已超过7亿吨,每年新增约8000万吨。磷石膏在建材资源综合利用方面主要有石膏胶凝材料、水泥缓凝剂等。然而磷石膏中含有的磷、氟等有害杂质及较低的p H值,使磷石膏的应用性能受到一定负面影响,必须对磷石膏进行预处理。预处理不但增加了工艺成本和使用难度,而且处理后的效果也不如天然石膏,从而使磷石膏的利用率很低。硫铝酸盐水泥具有节能、低碳、环
学位
泥石流灾害后,区域植被生态环境将遭受严重破坏。为了预防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需要监测被泥石流破坏区域的植被生态环境恢复情况。文章在分析河南省泥石流概况和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输出区域影像图,获取植被生态环境数据源。采用线性回归方程式计算覆盖度线性倾向,根据植被覆盖度的分布变化、年际变化等,完成植被生态环境恢复遥感监测。经验证:该方法可以有效监测泥石流灾害后植被生态环境的恢复情况。
期刊
在海洋油气资源开采时,安全高效的采用平台系泊系统至关重要。鱼雷锚已用于深海油气资源开采实践中。传统鱼雷锚承载力主要侧摩阻力提供,而端承式鱼雷锚因可提供端阻,其承载性能优异。鱼雷锚承载力确定对于工程设计及其重要。本文基于极限分析上限理论,分别构建了端承式鱼雷锚竖向承载力上限解与传统鱼雷锚水平向承载力上限解。将小比尺模型试验结果与理论结果进行对比。具体研究工作如下:(一)建立端承式鱼雷锚竖向与无锚翼鱼
学位
三轴实验能够严格控制试样的排水条件,获得土体变形、破坏的全过程以及有关的力学参数,因此三轴实验在科研、工程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三轴实验具有仪器构造复杂、实验耗时长、实验人员主观性对结果影响大等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三轴实验的应用与发展。本文提出了利用机器学习方法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将砂土的基本物理参数、实验条件与三轴实验结果建立联系,得到了砂土受力变形规律。实验人员利用基于机器学习建立的砂土
学位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部署的提出,南海的战略地位也随之提高,我国将在南海部署一系列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工程实施和运行过程中,地基土的性质对于建筑物的质量及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珊瑚砂作为其中的一个代表,具有孔隙大、压缩性大、颗粒易破碎的性质。在岩土工程领域,至今还未能有一个本构可以较好的模拟其物理力学性质;而且,珊瑚砂地基由于地处南海,土体孔隙内含水量较高,地震作用十分频繁,所以在数值模拟层面,开发
学位
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如何精确、高效且经济地进行矿山开采和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无人机测量技术具有高空间分辨率、低成本和传感器集成的灵活性,在矿山开采和监测管理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价值。本文首先分析目前无人机的多种传感器,并通过将矿山开发过程分为勘探、开采和复垦三个阶段,深入挖掘无人机技术在矿山行业中的应用前景。结果发现,基于无人机测量技术通过遥感、空中地球物理调查、地形测量、岩石边坡
期刊
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天然砂资源不断枯竭,人们开始使用成本低廉、来源广泛的机制砂来替代天然砂,但机制砂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石粉,其含量普遍超过了相关规范的限值,而码头、防波堤等海工混凝土结构其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又对细集料中的石粉含量比较敏感,会降低混凝土的上述性能。通过现有的除粉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石粉含量,但增加了生产成本,也使得部分细砂流失,导致生产效率降低。本文通过研究不同的石粉含量对海
学位
目前,工程中基坑事故仍处于高发状态,尤其是深基坑工程。通过对事故进行分析,发现对基坑变形监测及预警的重视程度不够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基坑工程情况较为复杂,影响基坑变形的因素众多:岩土体材料的多相性、基坑深度和长宽比、现场的降雨和施工速率等因素都会影响基坑的变形和稳定。传统的监测及预警手段效果差的原因在于很难将众多影响因素全部考虑,也很难做到实时监控,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实现对基坑变形的高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防灾减灾已成为政府相关部门和科研工作者的工作重心之一。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排头兵,大连市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地处丘陵山地和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每年仍发生多处斜坡地质灾害,也存在不少地质灾害隐患点。因此,开展大连地区斜坡地质灾害预测及危险边坡地震稳定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将有助于大连市地质灾害预警和防灾减灾,为经济发展大局和人民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