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土艺术釉的制备及呈色机理研究

来源 :陕西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ju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环保意识的提高,高污染的陶瓷生产方法已经面临淘汰危机,绿色低排的先进方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新的生产方法不仅有着诸如节约燃料、减少温室气体与废气排放等优点,而且对最终产品的可取特性也有着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选用低品质原料制备釉料逐渐成为研究人员探究的热点,而紫砂土具有成分稳定、无需复杂预处理等优点,且关于其制备艺术釉的研究鲜有报道。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天然低品原料紫砂土替代部分化工合成原料制备釉料,并通过添加剂的调节作用,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特色艺术釉。通过多种现代测试手段,对艺术釉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进行分析,探讨了艺术釉的呈色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紫砂土为铁源并引入磷酸钙与二氧化锡双添加剂制备艺术釉。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N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探究添加剂对釉的呈色、显微结构及艺术纹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剂的引入除改变了铁离子的存在形式外,也有助于不规则蓝色花纹的产生。当引入磷酸钙时,部分铁离子被还原,釉面呈蓝黄色且出现少量蓝色花纹;而同时引入磷酸钙与二氧化锡增强了对铁离子的还原,Fe2+与Fe3+的比值增加,釉面呈蓝绿色,花纹增大且明度值L*变大。研究发现,釉玻璃体中存在的Fe3+-O-Fe2+是呈色因素之一,液相分离形成的结构色是辅助色,二者结合使釉面更为美观。(2)以紫砂土为主成分,以硅粉和碳化硅为还原剂,在氧化气氛中制备了 R2O-RO-Al2O3-SiO2-P2O5 体系分相青瓷釉。采用 UV-vis-NIR、XRD、Raman、XPS、SEM和TEM等方法研究了硅粉、碳化硅对釉面呈色、微观结构和分相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引入0.5 wt%硅粉和0.5 wt%碳化硅明显改变了铁离子的化学状态,使Fe2+/Fe3+的比值分别由22.9/77.1转变为72.2/27.8和60.2/39.8。引入还原剂生成的Si4+-O-Fe2+结合键是釉面呈蓝绿色的主要因子。引入硅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Si4+,高离子势碱金属离子Ca2+会与Si4+进行桥氧离子的争夺从而有助于复杂蓝色分相花纹的形成。添加碳化硅的釉面形成具有瑞利散射效应的分相结构,但由于分相颗粒分布密集,因此蓝色乳光较微弱。(3)以紫砂土与长石、石英等矿料为原料,在还原气氛下制备青瓷釉。分别引入不同量的硅粉、碳化硅与二氧化锡为辅助还原剂,探索还原气氛下添加剂对青瓷釉色、微观结构和分相结构等的影响。研究发现,引入硅粉、碳化硅于釉料时,釉面的明度值L*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釉色由黄绿色逐步转变为蓝绿色;而引入二氧化锡的样品明度值变化不大且釉面出现乳浊效果,釉面色泽为黄绿色。XPS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硅粉、碳化硅与二氧化锡的引入,样品中Fe2+的含量均得到了提升。引入碳化硅的样品中Fe2+含量最高,其次是硅粉与二氧化锡,表明三者的还原能力强弱顺序为碳化硅-硅粉-二氧化锡。无还原剂和引入硅粉与二氧化锡的样品,其相分离液滴直径不在形成非晶结构色的范围内,因而釉面形成了较弱的结构色。而引入碳化硅的样品产生了符合瑞利散射效应的分相结构,生成蓝色结构色。青瓷烧成过程中还原性气氛使得釉面中Fe2+的含量增多生成青釉色,而在此基础上引入硅粉、碳化硅与二氧化锡,对釉的微观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化学色与结构色耦合效应,从而使釉面呈现不同的艺术外观。
其他文献
境外发行多币种债券是重要的融资渠道。我国债券市场已发展为世界第二大债券市场,但在境外债券发行制度和交易过程中的风险认知及管理方面与发达国家尚存在较大差距。评级漏洞、过度负债及偿债高峰会导致违约风险,价格波动和利差会导致流动性风险,人民币与境外债券计价货币汇率波动会导致汇率风险,气候和环境因素会导致环境风险。建议深化金融科技监管应用,完善信用债评级机制,构建跨境债券交易、风控、服务三位一体平台,建立
期刊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开展,我国明确提出了 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目标,在此背景下,推动能源高效利用和提高新能源发电占比成为了现阶段的主要能源战略。多能互补分布式系统因其高效、节能、环保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于耦合了可再生能源且通常贴近用户侧,因此当环境条件或用户侧负荷变化时,系统的运行状态也会发生变化,为深入了解系统参数变化特性,本文开展了太阳能-天然气多能互补分布式系统的动态特性
学位
超级电容器储能设备与二次电池相比,具备快速充放电特性和较高的循环稳定性,但是能量密度低的问题限制了大规模应用于电动汽车领域。锂离子电容器(Lithium-ioncapacitors,LICs)既有卓越的能量密度,也有出色的功率密度可以实现较快的充放电和循环方面使用寿命较长等优势。其中具有赝电容特性的过渡金属Ni、Co、Zn氧硫化物由于制备原料廉价丰富,理论容量高,制备工艺简单,结构多样化等优点作为
学位
近年来,以天然沸石为代表的环境矿物材料因其良好的污染物净化功能以及储量丰富、价廉易得和环境友好等特性,受到了日益广泛地关注,利用其开发的吸附剂等材料已在诸多污染治理领域得到了应用。然而,目前能被大规模工业利用的天然斜发沸石的硅铝比大多为4~6,其可交换阳离子数量相对较少,且还存在比表面积较低,微孔/介孔含量低,难回收和再生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极大影响了其在重金属等污染物处理中的应用。为此,本论文围绕
学位
在“双碳”目标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将面临诸多挑战,微电网系统、电动汽车和储能技术将快速发展并大量使用,以分布式能源为核心的微电网系统将提升风电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储能系统能够有效平抑可再生能源出力和负荷波动,而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并网将有效降低交通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开展含充电站微电网运行与配置优化的研究,有利于保证微电网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实现充电设施合理配置,提高全社
学位
图像分割已经应用于各个领域,在材料学中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图像对于研究材料形态、分布和性能具有重要作用。材料的SEM图像是材料与背景分离的边缘分量由具有高灰度值的像素组成,这些边缘分量像素的灰度值并不均匀和清晰,不足以将其对象与背景分离开来。特别是碳纤维材料的SEM图像形状多样,有直线、矩形、圆、椭圆等各种形状不同的“岛”,无法使用预定
学位
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海量数据在互联网上形成、流转,在不同的机构间实现数据的共享与交流,数据的可信性和可溯源性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数据起源记录数据的产生和流转过程,可以用来检验数据的真实性,追溯数据产生的历史形态、还原数据真实的处理过程。然而数据起源中不可避免地包含少量敏感信息,因此在公开数据之前需要对敏感信息进行遮蔽,起源过滤技术应用而生。现有的起源过滤机制大多通过改变起源图的结构来隐藏敏感信
学位
作为一类拥有三维网络结构的亲水性高分子体系,水凝胶由于其柔软、高灵活度、超高含水量等特性,成为了生物敷料的首选。酪蛋白是一种源于牛乳的蛋白质,具有独特的胶束结构以及良好的吸水溶胀性、高分散性和粘附性,在绿色功能型生物质基水凝胶领域具有独特优势。然而,纯酪蛋白易发霉易脆裂,严重限制其应用。为解决该问题,结合课题组前期在酪蛋白涂层材料方面的研究基础,本研究提出以酪蛋白为基体,引入协同发挥交联剂与抗菌剂
学位
硒是一种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人体内不能自主合成,需从食物中摄取。缺硒会对机体造成脱发、免疫力下降等不良影响,甚至引发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多种疾病,而补硒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有效方式。富硒豆类是良好的富硒食品,对其有机硒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由于目前缺少对有机硒的检测研究,因此,本研究建立一种系统性检测富硒豆类中有机硒的方法,以期为富硒食品监管方面提供技术参考,也为推动富硒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本研究以富硒黑
学位
碳纤维(CF)增强复合材料以其低密度、高比强度、优异的耐热性和出色的耐磨性等优势已在航空航天、高速列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碳纤维的表面通常光滑呈惰性,导致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较差,限制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改善该类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基于此,本论文从界面结构设计的角度出发,采用水热生长法和化学接枝法,在纤维表面生长二氧化锰(MnO2)纳米片后,分别接枝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