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辅助胃镜介入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009liu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镜是诊断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工具。目前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以胃镜为基础开展的镜下手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胃镜检查在临床应用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第一,胃镜操作对医生要求高,需要医生进行专门的培训并且培训周期长,个体操作误差大;第二,国内消化道疾病患者众多,而训练有素的医生严重不足,导致医生工作强度特别大;第三,部分胃镜介入治疗手术使用X射线图像进行引导,射线辐射以及胃肠液污染威胁着医生的身心健康,也使工作效率大大下降。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的资助下,研制了胃镜辅助介入机器人系统,并深入研究了机器人辅助胃镜介入过程中的镜体输送、建模与自主导航三项关键技术。  研制了胃镜辅助介入机器人系统。借鉴胃镜手工操作特点,采用双臂构型。镜体输送臂调整胃镜相对病人口腔的位姿,实现持镜与送镜动作;对输送臂进行了逆运动学分析,确定各关节参数与基座位置;分析输送器与镜体间的作用力确定电机输出力矩。镜体操作机械臂控制操作部完成镜体旋转、操作部跟随、末端弯曲功能。使用电气化方式实现对送气送水和抽吸功能的控制。检测胃镜介入长度,实现双臂协同操作,使镜体处于自然受力状态,减少镜体介入长度损失,保障操作安全与力矩的有效传递。分析主从操作手柄映射方案,实现胃镜的直观操作。最后,与同类机器人比较,说明本文提出机器人系统的先进性。  基于临界滑移力提出了气囊式周向均匀夹持机构实现胃镜的输送。与传统摩擦轮机构相比,本方法可通过改变气压实时调节输送机构的临界滑移力,通过镜体在机构内滑移使镜体组织交互力维持在安全的范围。此外,该方法以面接触提供更大的接触面积,在相对小且均匀的夹持压强下具有足够大的输送能力,可在输送过程中更好地保护胃镜。通过对气囊剪切刚度进行分析,优化气囊参数,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降低气囊弹性对输送精度的影响。采用模糊PID控制改善系统的气路响应特性。本文提出的气囊式周向均匀夹持输送机构可根据介入位置实时调节气路气压,从而保证介入操作的安全性。  从力学上对胃镜弯曲段非线性特性讲行了分析建模。首先,对冒镜内部蛇骨、编网、橡皮的结构进行剖析,使用D-H参数方法进行运动学建模,获取胃镜弯曲段的工作空间;其次,引入库伦摩擦,采用迭代的方式对钢丝沿弯曲段的拉力分布进行分析,获取各关节的弯曲角度。实验结果表明,摩擦力是引起弯曲段非线性特性的重要因素。通过精确建模可提升系统的控制精度。  通过人机协作任务分析,将镜下靶点跟踪交由机器人自主完成,进退镜动作由人通过手柄控制。以胃镜自主介入为例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平滑间隙逆补偿的胃镜自主导航方法。首先,通过滤波与对比度拉伸变换对图像进行预处理,采用暗区识别与边缘检测的方法获取腔道中心;其次,对间隙与间隙逆模型进行分析,并分别测试获得胃镜上下弯曲与左右弯曲的非线性参数;最后,为防止间隙逆模型在输入速度为零时的频繁抖动,采用二阶低通滤波器进行处理,获取平滑间隙逆对系统进行补偿控制。自主导航算法的实现,可避免医生对胃镜拨轮的频繁操作,提升操作的舒适性。  最后搭建了胃镜辅助介入机器人系统样机实验平台,介绍了样机控制系统的硬件与软件构成。首先开展气囊式周向均匀夹持输送机构人体模型实验与动物实验,证实了机构的有效性,并验证了系统的性能。其次开展主从操作方式动物临床实验,验证主从式操作方式的有效性与性能。结果发现,机器人辅助介入提升了操作的直观性,降低了操作的难度,但需要操作者多次训练对系统熟悉提升操作效率。最后,开展了自主介入人体模型实验,验证了自主导航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可有效引导腔道中心向视野中心移动。通过与人手介入结果比较,发现自主导航算法在提升操作舒适性的同时,提升了操作效率。  综上所述,本文研制了胃镜辅助介入机器人系统,并对柔性镜体输送、非线性模型、自主导航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开展实验对系统与算法性能进行验证,这些研究为胃镜辅助介入机器人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在胃镜辅助介入机器人基础上进行手术功能扩展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功率放大器作为磁悬浮轴承系统中执行单元的一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该系统的控制效果。因此,针对如何提高功率放大器的稳态、动态性能和降低系统损耗等问题,论文主要围绕磁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