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辅助解冻芒果浆及过程仿真优化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NKPAD_sl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芒果浆是指新鲜芒果经打浆后的制成品,常用作芒果风味制品的原料。在生产和流通环节中,芒果浆通常采用冷冻方式保存。在二次加工前,冷冻芒果浆需解冻,目前生产中常用静水解冻,然而该解冻方式耗时长、生产效率低。因此,本文将超声波应用于芒果浆的解冻过程,优化超声辅助解冻芒果浆的条件,以期提高解冻速率;然后研究在优化条件下反复冻融对芒果浆品质的影响,以验证该优化条件的可靠性;最后采用COMSOL软件仿真超声辅助解冻芒果浆的过程以预测和有效控制解冻时间,并基于该模型建议应用变频超声使温度场分布均匀,以期为超声辅助解冻设备的设计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研究比较了不同超声声强(0、0.037、0.074、0.123W/mL)条件对芒果浆的解冻时间、感官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与静水解冻相比,在解冻时间方面,超声辅助解冻时间缩短了16-64%,在0-0.074W/mL间,解冻时间随超声强度增加而缩短,但在0.074-0.123W/mL间,解冻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感官品质方面,较低声强下解冻后芒果浆的质地和香气等感官品质无显著变化(p>0.05),但当声强达到一定强度时(4℃-0.074W/mL;25℃-0.123W/mL),超声波导致芒果浆粘度增加、挥发性化合物(壬醛、二甲基硫醚和甲苯)成分变化、芒果浆关于质地和香气的感官评价分值均变差;在营养品质方面,高声强(0.074-0.123W/mL)解冻使得芒果浆中游离态没食子酸、咖啡酸、对羟基苯甲酸的含量升高,但对类胡萝卜素含量则无显著性影响(p>0.05)。
  (2)研究比较了不同温度(4℃和25℃)条件下超声辅助解冻对芒果浆的解冻时间、感官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与4℃超声辅助解冻相比,25℃下解冻的时间减少了51-73%,解冻后芒果浆的气味、质地更优,且样品总酚酸含量高26.5-58.5%,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8.7-11.0%。因此,25℃-0.074W/mL超声辅助解冻的效率高,对芒果浆的感官和营养品质破坏小,是解冻芒果浆的较优条件。
  (3)研究在25℃静水解冻和25℃-0.074W/mL超声解冻条件下,反复冻融1、2、3、5、7次后芒果浆的色泽、pH、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游离态酚酸含量、挥发性物质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和静水反复冻融相比,经25℃-0.074W/mL超声反复冻融后芒果浆的所有检测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随着反复冻融次数增加,游离态没食子酸、芒果苷含量在超声冻融后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仅为4.27-10.56%;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以上结果表明25℃-0.074W/mL超声解冻条件不会在反复冻融中破坏芒果浆的品质,有生产应用价值。
  (4)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了超声辅助解冻芒果浆过程中的声场分布和温度分布的三维仿真模型,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验值的RMSE值仅为0.833-1.233℃,阐明了模型可靠性。通过该模型预测和控制解冻时间,可以防止过度超声和不完全解冻。
  (5)针对单一频率超声模拟仿真结果,发现解冻过程中存在局部过热现象,且随着超声功率提高,完成解冻时芒果浆最高温度也越高,局部过热易导致芒果浆感官品质劣变的现象。为此探索变频设计方法改进了超声辅助解冻模型,仿真的结果表明,与相同功率、28kHz单频超声相比,变频超声辅助解冻的时间缩短了76.4%。更为重要的是,采用变频超声的模型所模拟的芒果浆内部最高温仅为20℃,而单频超声则达到60℃,表明变频超声改善了芒果浆内部温度均匀性,为工厂解决超声局部过热引起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工厂设计超声设备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模型。
其他文献
免疫分析在临床检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的免疫分析方法具有基质效应低、灵敏度高、可多组分同时检测等优点。目前,在ICP-MS免疫分析领域中,纳米颗粒作为信号放大效果较优的标记探针,在颗粒的种类以及仪器检测条件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以人体内铁蛋白为测试对象,合成铂纳米颗粒作为标记探针,选用免疫磁球作为反应和分离载体,使用ICP-MS的两种不同检测模式(信号强
腰椎穿刺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诊疗操作,对医师的经验要求较高。近年来,从国外兴起的超声辅助引导的腰椎穿刺术已被证明在便于医师上手的同时还能减轻患者的痛苦。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探索一种快速、准确、面向腰椎部位超声的重建算法用于超声引导下的腰椎穿刺手术,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结合Freehand三维超声技术,搭建实验用的数据采集系统,并就实验系统的空间位置信息转换矩阵进行了推导,然后就三维重建展开研究。  现
可穿戴技术为个性化医疗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如今大部分可穿戴器件只实现了少量物理或电生理参数的测量,忽略了分子、离子水平等方面的信息。柔性表皮传感器具有超薄、可延展、透气、低能耗等特点,可以柔和、紧密的与人体皮肤结合,解决了传统刚性器件与生物系统不匹配的问题,为分子、离子水平的生理信息监测提供了机会。汗液中含有丰富的生理和代谢信息,可以实现无创采集与监测,汗液监测主要应用于运动状态、疾病预测与诊断、药
X射线相位衬度成像技术是基于X射线穿过物体后相位发生变化,通过将其相移转换为探测器平面可以观测的强度变化来进行成像的。在目前发展的X射线相衬成像方法中,同轴相衬成像由于其对光源限制较小且基本不需要引入其它光学元器件的特点,被认为是最有临床发展前景的相衬成像方法之一。由于实际获得的相衬图像中不仅仅包含相位信息,还包含吸收、散射以及成像系统非理想等带来的干扰信息,因此发展工程可行的合理有效的相位抽取方
光声成像技术(Photoacoustic imaging,PAI)是一种结合了光学和超声成像各自优势的新兴成像技术,是当前发展最为迅猛的成像技术之一。光声层析成像(Photoacoustic tomography,PAT)是PAI技术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常用于临床医学成像和活体小动物全身成像。多光谱PAT技术可以进一步获取功能性信息,因而具有很大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经过对现有的PAT成像系统进行
X射线发光断层成像技术(X-ray Luminescence Tomography Imaging, XLCT)是一种新型的双模态混合成像技术,兼具高灵敏度和高空间分辨率特性。该系统通过X射线激发磷光纳米粒子产生可见光或近红外光子,并利用高灵敏度的光敏探测器接收这些光子,而后通过光学图像重建方法恢复出生物组织内磷光纳米粒子的分布。本文分别针对窄束XLCT成像系统的空间分辨率和扫描效率展开了研究,发
目前主流的脑功能检测技术包括: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EEG)等。其中fNIRS可在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之间取得相对平衡,具有无创、安全和成本低等优点
微循环水平的血流负责向组织输送氧气和营养物以及代谢副产物的清除,组织血流测量可以为许多血管或细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关键信息。血流速度作为组织血流测量中的重要指标,对其无创连续检测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有重要意义。  扩散相关光谱法(diffuse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DCS)是一种无创检测组织相对深层血流变化的近红外检测方法。它不仅可以实现对深层组织信息的探测,而且
目的:探讨碘结合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甲亢合并重型肝炎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3例甲亢合并重型肝炎的患者按治疗方案分成二组:A组抗甲状腺药物(ATD)组,18例患者接受ATD和护肝综合治疗;B组碘组,25例患者接受碘和护肝综合治疗。其中B组又分为二组:B1组非ALSS组,12例患者接受碘和常规护肝综合治疗;B2组ALSS组,13例患者接受ALSS、碘和常规护肝综合治疗。所有患者分
学位
  目的:Alzheimer’s病(AD)是影响记忆和认知功能的进行性退行性神经病变,是痴呆最常见的原因。β淀粉样蛋白(Aβ)增加是AD中枢病因性过程,凝聚态Aβ具有明确的神经毒性作用,但有人提出,非凝聚态Aβ可能也具有神经毒性作用。本论文研究了非凝聚态Aβ25-35对新生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神经元瞬时外向钾电流IA和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影响,探讨电压门控性钾通道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从而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