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船舶工业是为水上运输、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装备的现代综合性重工产业,也是典型的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世纪以来,我国船舶工业得到高速发展,无论在产业规模还是综合实力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大国。但是,我国船舶工业大而不强的现状还十分突出,在核心创新能力、国际标准规范、高技术船舶、配套设备、深海工程装备等方面与世界造船强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技术创新方面还存在创新资源和力量分散、封闭、缺乏整合等突出问题,同时还正面临金融危机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而国家建设海洋强国和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对我国船舶工业全面做大做强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协同创新作为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活动的新趋势、新范式,是未来一段时期技术创新的主要模式,已经成为聚合创新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探索研究构建科学有效的船舶工业协同创新平台,使船企、行业院所、涉船高校、政府、中介组织、金融机构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对最大限度的发挥创新主体的协同效应,提高船舶工业技术创新水平,促进船舶工业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采用协同创新理论、创新平台理论、知识管理理论等,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船舶工业协同创新平台进行深入研究:第一,对我国船舶工业现状及其协同创新平台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了我国船舶工业发展概况和技术创新现状,指出我国船舶工业技术创新的模式、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其次,对协同创新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协同创新与创新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协同创新平台的内涵、类别、特征及功能进行了阐述;接着,对我国船舶工业协同创新平台的概念、主体、特征进行了阐述,并对平台的系统结构、网络属性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技术创新本身发展的要求、我国船舶工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协同创新具有的优势三方面剖析了平台创新协同的动因,从战略协同、组织协同和知识协同三方面阐述了平台协同创新的机制。第二,研究分析了我国船舶工业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以及平台的运行。首先,提出了平台构建的目标、原则和途径,论述了平台的宏观布局、主体选择,并对平台主体竞合关系进行了博弈分析,剖析了平台的构成、组织结构和组织者;其次,将平台的运行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进行描述,并从利益分配、信任、人员管理、资源共享、人才培养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平台运行管理机制;最后,从知识的获取、吸收、共享、创新四个环节,对平台运行的核心过程—知识增值阶段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平台知识增值机理。第三,构建了我国船舶工业协同创新平台运行绩效评价体系并进行了实证评价。首先,对平台运行绩效的内涵、影响因素、评价目的和指标选取原则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协同创新产出、协同资源集聚、协同运行管理、协同创新环境4个维度方面构建平台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信度检测和效度分析;其次,采用云计算方法作为平台运行绩效的评价方法,对“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这一典型的我国船舶工业协同创新平台运行绩效进行了实证评价,并对实证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基于全文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证评价结果,结合“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实际运行情况,提出了促进我国船舶工业协同创新平台发展的对策建议。在完善船舶工业协同创新平台宏观环境方面,提出了持续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优化平台投融资环境、加大科技中介力量建设等对策建议;在提升船舶工业协同创新平台创新能力方面,提出了着力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注重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营造平台协同创新文化、提升平台信息化水平等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