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肝炎的发病率不断提高,迫切需要找到更多更好的新药来防治和治疗它。龙胆科獐牙菜属的多种植物为民间常用的治疗肝胆系统疾病的草药。本文除简述前人对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的概况外,着重报告我们对抱茎獐牙菜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抱茎獐牙菜(Swertia franchetiana H. Smith)系龙胆科獐牙菜属植物,具有性凉味苦,清热解毒,利胆退黄之功效。前人研究较少。本研究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其中2个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即1-羟基-2,3,4,5-四甲氧基口山 酮(1-hydroxy-2,3,4,5-tetramethoxyxanthone, Ⅹ)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Ⅸ)。其它10个成分中,8个为已知化合物,即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 酮(methylswertianin,Ⅰ),1-羟基-3,7,8-三甲氧基口山 酮(decussatin, Ⅱ),1-羟基-3,5-二甲氧基口山 酮(1-hydroxy-3,5-dimethoxyxanthone, Ⅲ),1,5,8-三羟基-3-甲氧基口山 酮(bellidifolin, Ⅳ),当药醇甙(swertianolin, Ⅴ),当药黄素(swertisin, Ⅵ),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3,5-二甲氧基口山 酮(1-O-[β-D-xyl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3,5-dimethoxyxanthone, Ⅶ),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Ⅷ)。另外2个为部分结构待定的长链饱和脂肪酸酯类化合物(Ⅺ,Ⅻ)。对于化合物Ⅹ本论文系首次利用各种波谱学方法,尤其是二维核磁技术证明其机构的,并首次利用二维核磁技术对其1HNMR,13CNMR进行全归属。本论文首次对抱茎獐牙菜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通过GC和GC-MS等技术从中鉴定了长链烷烃、脂肪酸等13种化学成分。另外,本研究将现代仪器分析手段和经典的提取分离方法相结合,以HPLC分析来指导我们的提取分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后,鉴于该属植物中的主要成分口山 酮类化合物在结构鉴定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本论文结合实验工作和文献参考,归纳了口山 酮类化合物的波谱学特征,供今后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