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和光照对ASSVd在寄主体内的积累及作用途径的影响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m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引起的苹果花脸病已上升为苹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由于该病害直接造成果实花脸、锈果和畸形,大大降低了苹果的商品价值,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该病害是生产中难以解决的问题。经调查发现,外界环境条件对苹果花脸病的发生程度有重要影响。因此,了解环境条件如何影响ASSVd在寄主中的积累和作用途径,有助于找到病毒防控的关键时期和有效措施。本研究首先明确了ASSVd在自然寄主苹果和草本寄主青帮油菜中增殖规律相似,因此,在青帮油菜上,通过荧光定量RT-PCR(RT-qPCR)测定了温度、光照对ASSVd在寄主体内增殖的影响;通过RNA-seq技术分析了田间套袋和去除果袋(未套袋)苹果果皮中病毒积累量及病毒作用途径的差异;最后,利用RT-qPCR技术分析了同一罹病果实着色区域和未着色区域果皮病毒积累量的差异。
  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光照和温度对ASSVd在油菜植株体内增殖的影响
  在草本寄主油菜和自然寄主苹果中ASSVd的增殖规律基本相同。草本寄主和自然寄主接种ASSVd1d后均扩散到整个植株,在各组织部位病毒积累量都为先增加再减少再增加的变化趋势,而且根部积累量都相对较高。因为木本植物不易接种,在田间也不易控制温度和光照,因此,采用草本寄主研究温度和光照对ASSVd在寄主体内增殖的影响。在一个月内不同环境条件下,病毒积累量的变化趋势没有发现明显规律,病毒积累量的高低有如下规律:7500Lux光照强度下,20℃培养的植株多数组织部位病毒积累量显著高于30℃;1500Lux的光照强度下,30℃培养条件下植株病毒积累量显著高于20℃。在温度为30℃情况下,强弱光照对各组织部位病毒积累的影响没有明显规律;20℃情况下,7500Lux光照下植株多数组织部位(除接种叶)病毒积累量显著高于1500Lux。
  2.光照对果皮中ASSVd积累量及作用途径的影响
  光照会促进果皮中ASSVd的增殖,ASSVd的增殖导致花脸病果实显症,并广泛影响了寄主中病毒的作用途径。KEGG分析表明主要包括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光合作用-天线蛋白途径。关于色素合成的关键途径包括:油菜素类固醇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氧化磷酸化途径。由三个方面表明GO富集分析的内容,生物过程方面来看,主要为代谢过程、细胞过程、生物调节过程、对刺激的反应。细胞成分方面来看,主要分布在细胞、膜、细胞器(叶绿体和类囊体)的部分,较少分布在质体、类囊体等。分子功能方面来看,主要为催化活性、结合、运输活动。KEGG分析得到的具有显著差异基因表达的通路,映射到GO分析得到的结果:细胞成分中的膜部分、生物过程中生物代谢过程和分子功能中的催化活性。
  根据基因表达定量(FPKM>=1000)分析,套袋遮光处理会导致因ASSVd侵染表现上调的GT5(花青素3-O-葡萄糖基转移酶5)、ROMT(N-乙酰羟色胺O-甲基转移酶)、At3g50280(乙酰转移酶)、ANS(花青素双加氧酶)基因显著上调;套袋遮光处理会导致因ASSVd侵染下调的CSE(咖啡酰草酸酯酶)、ACT(类长春碱合成酶)基因显著下调;经过GSEA分析(|NES|>1,NOM p-val<0.05,FDR q-val<0.25),未套袋对比套袋罹病果实表现下调的差异基因主要为CHLG(叶绿素合酶)、CYP86A1(细胞色素合成)、叶绿素a-b结合蛋白相关基因(CAB13、CAP10A、CAB-151、CAB16、CAB8、CAP10A)、光系统蛋白(psbW、PSAK、PSBY)、类黄酮合成相关基因(CHLP、FLS)。
  3.光照显症苹果着色和未着色区域ASSVd积累量的差异
  为了探究不着色的果皮与着色果皮中病毒积累量的差异,取花脸症状的果实凸起着色的果皮和凹陷未着色的果皮,检测病毒积累量,发现未着色区域果皮中ASSVd积累量为着色区域果皮的4~40倍。
其他文献
“机器替人”的加工模式是茶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颗粒型乌龙茶尚未实现连续化、自动化的关键点是包揉环节,包揉作用机理的挖掘及自动化设备的研发是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因此深刻认识乌龙茶包揉力作用机理,科学掌控新包揉设备的工艺技术参数,确保新包揉设备发挥正面效应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论文在对乌龙茶包揉力作用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自动包揉机工艺参数优化试验,同时对比了颗粒型乌龙茶不同造型方式(速包+平板包揉
在红茶加工过程中,由多酚类物质经酶促氧化聚合缩合反应形成的水溶性有色氧化产物,为红茶色素(以下统称茶色素),包括茶黄素(Theaflavins,TFs)、茶红素(Thearubigins,TRs)、茶褐素(Thearubigins,TBs)等。本研究以红茶为原料,采用低共熔溶剂萃取、亚临界水萃取两种新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BBD)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Respon
学位
硼(B)是维持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矿质元素,广泛影响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茉莉酸(JA)是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参与植物生长发育、以及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反应。我们课题组前期研究分析甘蓝型油菜响应缺硼的蛋白质谱和拟南芥响应缺硼的转录组时,均发现JA在植物应对缺硼反应中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为更好地理解植物中JA参与缺硼响应的生理分子机制,我们采用模式植物拟南芥为研究对象,在
学位
辣椒连作产生的土壤障碍是制约其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木醋液和生物炭作为活性炭制造的副产品,将其和有益菌复配后应用丁具有连作障碍的农田,可实现农、林业生物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基于此,本研究以活性炭的副产品木醋液、生物炭以及前期筛选的有益菌枯草芽孢杆菌BX1和草酸青霉菌HB1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了木醋液对辣椒种子萌发的影响;其次,探索了木醋液对病原菌的抑制效应;最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土壤盆栽试验
畜禽粪便是有机肥的重要来源,由于畜禽粪便中重金属的含量较高甚至严重超标,长期在农田中使用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的大量累积,被植物吸收利用后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为了降低畜禽粪便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风险,达到安全合理资源化利用的目的,本文以猪粪为原料添加不同物质进行好氧发酵,研究猪粪肥、炭基肥、沼渣肥和炭混肥在我国几种典型土壤(潮土、黑土、红壤、水稻土)施用后,重金属Cu、Zn、Cd、Pb在土壤-
土壤盐渍化严重制约着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快速获取土壤盐分含量、特征及时空演变信息可以为农作物有效土层盐渍化的改善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针对滨海平原区盐渍土特性,选取黄骅市作为研究区,以OLI/Landsat-8遥感图像为数据源,将短波红外波段引入到传统的植被指数和盐分指数中,并分别提出了对应的改进型指数;针对植被、盐分两方面的传统指数和改进型指数,分别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和支持向量机方法构建盐分反
学位
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与科技的不断进步有效推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也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近年来,评估生态系统固碳不仅可以反映区域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还能够表征生态系统对碳排放的承载力,因此评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碳储量的影响可为提升区域生态固碳提供参考。雄安新区位于河北省中部,受政策调控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土地流转速度较快,由此引发生态系统固碳变化较为明显。因此,评估雄安新区生态系统碳储量意
学位
耕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性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公众对耕地资源的需求不断深化,现有的产能内涵与评价方法已无法满足需求。我国山区耕地数量有限、质量较差且生态环境脆弱,保护山区耕地资源迫在眉睫。基于高产高效、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等需求对山区耕地产能进行评价满足新时代要求,是保护山区耕地资源的重要途径。鉴于此,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需求,科学界定山区耕地产能内涵,构建山区耕地产能评价体系,并制
学位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收获后复种何种作物既能培肥土壤又不影响下一年种植计划这一生产实际问题,引进饲料油菜填闲作绿肥,以提高土地、光、温、水分等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生态效益。本试验以华油杂62为供试材料,开展了春小麦收获后复种绿肥油菜不同翻压方式、有机无机肥配施、油菜不同翻压量等3个田间试验,分别测定了油菜收获后、绿肥翻压后(小麦播种前)和小麦收获后土壤有机质与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同时测定油菜翻压后下
学位
大丽轮枝菌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原真菌,由其引起的棉花黄萎病给棉花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枯草芽胞杆菌NCD-2菌株能有效防治棉花黄萎病,以该菌株为主要活性成份的微生物杀菌剂已获得农药登记。前期研究证实,NCD-2菌株可以产生脂肽类抗生素:丰产素(fengycin)和表面活性素(surfactin),但关于丰产素和表面活性素在NCD-2菌株对大丽轮枝菌抑菌功能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大丽轮枝菌与NCD-2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