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现代农业内在体系嬗变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农业”这一提法在2007年之前的一些文章中并不鲜见,但大多数的探讨只是围绕农业科技推广与产业政策的整合来展开,真正将“现代农业”做为一个层次分明的体系来思考,出现在2007年的一号文件之中,“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还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这是中共中央引导我国农业发展的一种全新思考范式,不仅是对“三农”思考范式的深化,更是对成为“格尔迪奥斯绳结①”的农业现代化思考范式的扬弃。本文把新时期中共中央的涉农文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目的是找出中共中央如何引导中国农业发展从计划经济的硬性指导过渡到依据市场规律对农业进行内在结构调整的变化轨迹。在现代农业的思考范式下,农业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将农业生产、农民就业增收、生态保护、农业文明的传承一并纳入,是从整体的角度思考农业的。本文借鉴系统论的思考模式,将现代农业内部划分为若干个彼此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子体系:农业耕作体系、农业劳动力转移体系、农业生产要素流通体系、农业产业结构体系、城乡改造体系等。通过对中央一号文件为主的涉农文件的内容和成因采用史料分析的研究方法,并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历史过程和事业单位的改革历程,特别是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的重大变革进程,来寻找现代农业由粗放性管理到细化的结构性调整的嬗变轨迹。现代农业五个子体系之间相互影响、制约的关系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农业耕作体系中农业科技的发展,会使农业生产人口相对过剩,进而促使将农业人口转移提上议事日程,最终引发整个内在体系相关联的部分发生变化。“如果欲支农,功夫在农外”。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如果说农业耕作体系和农业产业结构体系是主干,那么农业生产要素流通、农业人口转移和城乡改造就是辅助主干的匹配部分,现代农业要实现实质性的进步,这些匹配部分的充分成长是不可或缺的。
其他文献
土地作为农民最重要的生存资料,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不但与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更是我国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家庭联产承包责
旱地农业生产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旱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60%,集中有全国85%旱地的北方地区更是成为了国民经济和国家农业增长的战略要地。西北干旱地区旱地灌溉基本上是以自
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是区域研究的重大课题。伴随着人口快速增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城镇建设用地急剧扩张、人类活动广度与强度空前加剧的发展过程,人与自
近年来,国家在农村信息化方面做了大量投入,但给农民带来的实际收益并不理想。笔者通过深入农村开展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农民信息素质不高是导致农村信息化整体发展绩效不明显
随着现代空袭环境的日益复杂化,美国更加注重防空反导系统一体化作战能力的建设。介绍了一体化防空反导系统的特点,分析了其作战能力,最后阐述了其发展趋势。
现代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不断延深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无论是开放的社会系统,还是封闭的社会环境,其影响都是不可回避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
<正> 贵刊2001年第2期第31页刊登了《对一道竞赛题解的补正》一文,文中指出:《小学数学奥林匹克习题与解答》一书中“分母是1001的最简真分数共有多少个?”原书答案994个有误
在当今的社会保障制度中,政府充当着极其重要的主导角色,承担着法定的主体责任。而我国又是个农业大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政府在农村
全国人大常委会2006年10月31日制定并于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构建中国合作社法律体系迈出了重要一步,它有利于农民依法设立合作社,有利于形成生产经
大学培育精英,精英创造大学。精英阶层的存在赋予了大学精英主义的气质,大学理念的张扬灌输给精英超越功利与实用的理想。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张,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