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级间产业转移的隐含能核算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mp_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目前区域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国家先后实施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战略,通过这些战略的推动,产业转移现象产生并成为区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能源消耗会伴随着产业转移而转移,为了从产业转移的隐含能转移角度降低全国总能耗,有必要对产业转移及伴随的能耗转移进行定量核算,并分析影响其变动的驱动因素。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区域间贸易的隐含能,伴随产业转移的隐含能空间转移并未得到充分关注,而通过对其研究可以真实揭示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的联系,为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节能措施提供建议。在此背景下,本文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中国2007-2012年的产业转移量和产业转移的隐含能转移,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有:第一,2007-2012年,我国产业转移主要呈由“发达地区”至“欠发达地区”转移的趋势,产业转移主要从东南部沿海地区、京津地区转入西部、中部、东北等地区,且主要发生在临近地区之间。这表明,中国近年来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成效,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竞争优势逐渐加强。第二,有些地区承接了大量的产业转入,但其能源消耗的转入比重并不大,如西南地区和北部沿海地区是是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区域,却是产业转移的隐含能转出区,这些地区承接的产业主要是农林牧渔业、电力、建筑业等,转出了高耗能产业。表明产业转移不是导致能源利用转移的必然结果,区域产业转入与资源利用转入空间流向并不一定耦合。第三,结构分解分析发现,国内投资和消费是驱动能源消耗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投资驱动下的隐含能增长,占全国能耗增长总量的80%以上。中西部地区是消费和投资的隐含能转移的主要转出方,表明中西部地区是全国消费市场和资本扩张的主要能源供给地。最后给出结论性建议,国家应继续加大区域协调发展的力度;地方政府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政府应重点关注区域间贸易活动所产生的能源消耗问题,逐步优化产业结构,积极采取措施降低本区域的能耗问题。
其他文献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资源之一,使得越来越多的公司管理者开始采用KPI这种较为流行的绩效管理方法,保险公司也不例外。保险行业未来发展势头较好,大多数保险公司面
农业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农业保险是防范农业生产风险的有效手段,农业保险法律制度是农业保险地位合法性与内容科学性的源头。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法律成为一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网络新闻、社交评论等文本数据爆发式增长,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观看,出现一批“标题党”。故意渲染夸大的标题与内容严重不符,误导欺骗读者,增加了其获取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一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期间青岛市立医院收治单侧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患者30例,张其亮医师给予关节镜下一期
法条预测是司法智能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子任务,旨在根据用户输入的案情描述预测出相对应的法条。传统的法条预测方法都是以单模型为主,无法利用模型获取预测时所需的足够信息。因此,如何获得额外知识并将该知识融入到法条预测模型中是该任务的重点。针对该问题,本文以单模型为基础,从外部知识的引入以及多任务学习等方面来优化法条预测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为了处理循环神经网络编码阶段信息冗余和案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北方经济的核心区,但同时也是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京津冀一体化加快了三地间的贸易往来,再加上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以及消
时间触发采样和事件触发采样是对定义在连续时间上的信号进行采样的两种方式。基于周期性时间触发采样的控制构成了传统意义上计算机控制的基础。与周期性时间触发采样控制不
作为一种在材料和结构参数上周期排列的复合结构物,广义声子晶体因其特殊的带隙机制已被科研学者针对大量典型的结构物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然而对于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而言,广义声子晶体还存在某些方面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以两类重要结构物(圆板、柱壳)为研究对象,借助理论分析、数值仿真以及实验验证等手段,深入分析了阻尼、失谐和动应力集中等关键问题对各类弹性波在柱系广义声子晶体中的传播机理和带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许多优化问题的复杂性和数据规模都在不断增长,一方面造成了巨大的搜索空间,使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另一方面带来了沉重的计算负担,导致大量耗时,这使
本文以不同结构和组分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s)为载体/前驱体,经过煅烧、磷化或硫化得到助催化剂或异质结构,修饰氮化碳(g-C3N4),形成一系列复合光催化剂,表征了复合光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