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Rg对肾缺血再灌注血清诱导HK-2细胞凋亡模型中Bcl-2、Bax表达的影响

来源 :泸州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kghost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建立肾缺血再灌注血清诱导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凋亡模型; 2.探讨人参皂甙Rb1、Rg1对此模型中Bcl-2、Bax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1)以HK-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 (2)肾缺血再灌注血清的制备家兔左侧肾动脉夹闭1h,松开动脉夹再灌注30min,肾静脉插管取血,室温下静置0.5h,3000r/min离心10min吸取血清,过滤除菌,制备肾缺血再灌注血清(SIR),4℃冰箱储存备用。对照组除不夹闭肾动脉外,其余处理同IR组,制备对照组兔血清(SC)。 (3)建立肾缺血再灌注血清诱导HK-2细胞凋亡模型分别用含不同浓度SC或SIR的DMEM培养液与HK-2细胞共培养24h,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筛选肾缺血再灌注血清的最适作用浓度,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TUNEL)法检测肾缺血再灌注血清诱导HK-2细胞凋亡,建立肾缺血再灌注血清诱导HK-2细胞凋亡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SC终浓度分别为1%、5%、10%、15%、20%、40%)和缺血再灌注组(SIR终浓度分别为1%、5%、10%、15%、20%、40%)。 (4)人参皂甙Rb1、Rg1干预的最适作用浓度20%SIR(最适血清浓度)加不同浓度人参皂甙Rb1或人参皂甙Rg1的DMEM培养液与HK-2细胞共培养24h,MTT法筛选人参皂甙Rb1、Rg1的最适药物浓度。实验分为对照组(20%SC)、缺血再灌注组(20%SIR)、人参皂甙Rb1干预组(20%SIR+Rb1)和人参皂甙Rg1干预组(20%SIR+Rg1);人参皂甙Rb1干预组的Rb1终浓度分别为20mg/L、40mg/L、60mg/L、80mg/L、lOOmg/L、120mg/L、140mg/L;人参皂甙Rg1干预组的Rg1终浓度分别为20mg/L、40mg/L、60mg/L、80mg/L、100mg/L、120mg/L、140mg/L。 (5)Bcl-2、Bax检测实验分为对照组(20%SC)、缺血再灌注组(20%SIR)、人参皂甙Rb1干预组(20%SIR+80mg/LRb1) 和人参皂甙Rg1 干预组(20%SIR+80mg/LRg1)。常规培养24h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cl-2、Bax的表达,并用Image-Pro Plus 6.0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 (6)统计学处理各组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镜下观察到对照组细胞呈铺路石样,贴壁生长,而缺血再灌注组细胞受损明显,形态不呈上皮样,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在缺血再灌注血清浓度为20%时细胞损伤明显。 (2)缺血再灌注血清的最适作用浓度缺血再灌注组和对照组的OD值在血清浓度为10%时达到最大值,40%时达到最小值。TUNEL法进一步检测肾缺血再灌注血清诱导HK-2细胞凋亡模型的建立时发现,20%SIR组的IOD值大于20%SC组(P=0.006<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人参皂甙Rb1、Rg1的最适药物浓度随着药物浓度增加,OD值先增大后减小。60mg/L、80mg/L和100mg/L的Rb1干预组和60mg/L、80mg/L和100mg/L的Rg1干预组的OD值较20%SIR组增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0mg/LRb1干预组(0.2463±0.0046)和80mg/LRg1干预组(0.2451±0.0048)的OD值均达到最大值。 (4)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缺血再灌注组、Rb1干预组及Rg1干预组Bcl-2、Bax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b1干预组和Rg1干预组Bcl-2表达均高于缺血再灌注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b1干预组和Rg1干预组Bax表达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b1干预组(5.948)和Rg1干预组(5.342)Bcl-2/Bax比值均高于缺血再灌注组(2.442)。 结论:人参皂甙Rb1、Rg1对肾缺血再灌注血清诱导HK-2细胞凋亡模型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人参皂甙Rb1、Rg1抑制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但不影响抑制凋亡蛋白Bcl-2表达的上调,使Bcl-2/Bax比值增加,从而减少细胞凋亡。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期刊
期刊
学位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