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榆林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meiy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德树人”教育总目标的实现与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地离不开高中地理教学的完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悄然而至与稳步向前,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融入于地理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运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辅助高中地理教学,不仅对于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情意领域的全面发展有积极意义,更能促进学生对家乡发展的深入认识,产生爱家、爱乡、爱国的家国情怀与为家、为国奉献自我的精神。目前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还未形成体系,因而深入探究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应用,不仅能够促进“立德树人”教育总目标的达成和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地,并能丰富以核心素养培养为指向乡土地理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的理论成果,同时,可为榆林地区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研究以榆林地区部分高中学生及典型性的乡土地理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榆林地区300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基于调查结果阐述了榆林市高中乡土地理课程开设情况、教师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利用情况、学生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态度、学生对家乡的关注情况与建设家乡的意愿、学生对家乡地理知识的了解情况及对乡土地理与核心素养培养现状进行交叉分析,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在上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性、生活性、实践性、客观性及实用性等开发原则,以国家教育目的和国家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的开发流程,及在核心素养指导下设计乡土案例、建立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素材库及开发乡土地理教材的开发策略,并在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上梳理可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榆林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同时提出应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进行课堂导入、实例论证及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应用策略,并提出应用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选取“荒漠化的防治”和“能源资源的开发”两节内容为载体,进行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辅助高中地理教学的课例设计。研究结果表明:1.发现榆林市学生对于家乡的认知、情感以及未来建设家乡的行动意向都亟待提升;2.开发榆林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并将其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家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3.榆林市具有丰富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可供开发与应用。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历史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公民教育,强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近年来,社会史研究日趋兴盛,新课程改革也在积极呼应史学研究新趋向与新成果,力图通过社会史内容加强学生与历史之间的共鸣,以落实新课改的根本任务及学科目标。社会史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在研究方法与视角上注重对历史进行整体和多层次的微观剖析,因而社会史内容
高中地理教材“问题研究”专栏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问题研究”专栏基本未付诸实践,其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未得到发挥,为解决这个矛盾,本研究做了以下工作: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对“高中地理教材”和“问题研究”专栏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现有的研究主要以旧版地理教材为例,围绕三维目标展开。这启示笔者以新版地理教材为例,围绕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展开研究。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法
观察能力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专业能力,深入贯彻“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看到幼儿”、“看懂幼儿”,通过观察与分析来理解幼儿行为。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游戏形式之一就是区域游戏,幼儿教师在区域游戏中对幼儿的观察能力关系着幼儿下一步发展的可能,对幼儿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甚至整个学前教育的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按照虞永平和吴亚英的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理论,从确定观察目标的能力、运用观察记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语音、词汇和语法),语言习得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词汇知识。由此可见,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但是,现阶段的高中英语词汇在教与学两方面仍存在着问题,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以传统词汇教学方法为主,导致学生的词汇学习水平处于死记硬背的低效状态,从而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得不到发展。因此,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词汇教学,帮助高中学生培养词汇学习意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