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伦理模式选择的研究——以葛浩文译《红高粱》为个案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eng124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描述翻译学和后现代学派的蓬勃发展,翻译伦理被推到了翻译研究的边缘。在这种形式下,“回归翻译伦理”的呼声日渐高涨,翻译伦理研究被重新置于研究者的视野中。目前,翻译伦理研究主要聚焦对四个翻译伦理模式的探讨。这四个模式最初由切斯特曼提出,包括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以及基于规范的伦理。   然而,现行的研究缺乏系统的视角。翻译伦理研究需要在一个更为系统的理论框架中找到自己的研究焦点。而构建这样的研究体系的第一步就是充分理解和清晰定义翻译活动中涉及的伦理,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这些伦理主要包括:译者伦理(译者的个人伦理和职业伦理)、职业守则(切斯特曼提出的承诺伦理即是一例)以及四个翻译伦理模式。本文的理论基础就是按照以上思路展开的。本文的首要任务是以翻译伦理为主线,试图构建一个理论框架,探究翻译活动中翻译伦理模式的选择。   翻译活动四要素(即源语文本、目标语文本、译者与他者)是整个理论框架的四大支柱。而通过梳理翻译活动中涉及的伦理,可以理清理论框架中的各种关系,理解框架中的内涵。总的说来,译者伦理与职业守则同属框架的主观范畴,源语文本与目标语文本则属于框架的客观范畴。在翻译过程中,它们相互影响,并一起作用于翻译伦理模式的选择。这个作用力由四要素发出,通过三个“译者相关伦理”以及文本的限定对四个翻译伦理模式进行操纵。   随后,在理论框架建设的基础上,本文以葛浩文翻译的《红高粱》为个案,试图对理论框架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个案研究按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对译者葛浩文、译者伦理、职业守则的讨论;二、介绍源语文本及目标语文本;三、分析各个要素及其伦理在翻译伦理模式选择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框架构建阶段,本文主要运用了探索性研究的方法,首先阐明四要素的特征及其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翻译中涉及的各种伦理,在此过程中还运用了质性研究方法。本文还使用了翻译伦理相关理论,并梳理了个人伦理和职业伦理等概念,以期更好地理解译者这一角色。彻斯特曼总结的四个翻译伦理模式代表着翻译标准及策略,也是本文的理论基石。最后,文章将以《红高粱》的译本为研究个案,个案研究将运用文本分析及比较法。   本研究主要包含两个启示。第一,翻译活动四要素都会在翻译伦理的选择中起作用。第二,译者作为翻译过程的主体,在翻译伦理的选择上起了决定作用。同时,作为翻译网络中的一员,译者并不是为所欲为的。相反,译者的翻译行为受到他者群体以及译文与源文文本的制约。  
其他文献
存现句是语言中重要的语义范畴之一,汉语隐现句句式结构比较特殊,是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据已掌握资料,已有人对汉语隐现句本体和习得进行过专门的研究,但针对维吾尔族
TheGreatGatsby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出版于1925年。1983年中国大陆首次出现其中译本,近三十年以来,这部小说的中译本层出不穷,仅在中国大陆就出版了二十八部,受到了广大
《词系》是一部规模宏大的词谱,以对《词律》纠谬批讹为己任,成书之后未有刊刻,目前学界研究仅有两篇论文。《词系》在规模上和数量上都超过了以往的词谱,对于研究清代词学很有意
期刊
新课改是对现行教育的重新思考,它在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下,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主要针对高中数
期刊
察哈台维吾尔语是从14世纪至20世纪初生活在新疆区域内和在中亚地区的操突厥语的众多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用察哈台维吾尔语言写成的文献即构成察哈台维吾尔文学。察哈台维吾
对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陈斌而言,玩只是一种态度;但玩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和对事业的执著。自从与宜兴紫砂壶艺师徐建平结缘后,陈斌从文人画的创作研究投入到了具体的紫
在清末民初的留日大潮中,地处中原的河南派遣留日学生人数较少,在近代留学日本史上一直不为学界重视,但是在全国的近代化进程却占有重要地位。河南留日学生思想活跃,积极组织各种
自20世纪90年代韩剧引进中国以来,韩流文化便随韩剧席卷中国,甚至亚洲,并对这些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剧中无论鞋帽服饰,还是妆容发型,都透露的
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个人的和时代的原因,诗人邵燕祥、翻译家杨宪益、画家黄苗子都创作了数量可观的旧体诗,三位作者不约而同地将这些旧体诗作谦称为“打油诗”。这些颇有“打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