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隐逸文化传统的逐步形成,使隐逸文学作品逐渐丰富。创作这些作品的隐士属于“士人”阶层,他们的作品或多或少体现出自身的精神内涵。在中学教材中,编选了不少优秀的隐逸文学篇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去解读隐逸文学,对教师来说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隐逸文学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学界对隐逸文学和隐逸文化的研究非常充分。本文主要把探索的方向放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隐逸文学的现实意义上,目的是为中学隐逸文学的教学提供依据,进而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人格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三个方面去分析隐逸文学在中学教学之中的现实意义。首先,隐逸文学在中学教学中具有文学价值。隐士们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寄托于作品,隐逸文学作品对文学创作的领域进行了开拓,转换了文学创作的新视野,是中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窗口。其次,隐逸文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宗教文化、风俗文化价值。隐逸文学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折射出我国的许多风俗文化。如儒释道哲学、审美化生活方式、出地域特色和社会理想等等。学生通过对隐逸文学的学习,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风俗文化的了解。再次,隐逸文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精神价值。士人阶层在思想上有着自己的价值追求,隐逸文学体现出他们的一种人生选择和人生态度,其中有益的精神是可以被中学生借鉴的。第二部分探讨了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首先,中学生在学习隐逸文学时能够了解许多名家及其佳作,体会隐逸文学的独特魅力;熟悉隐逸文学作品中所运用的各种文学体裁,如描绘自然山水的诗篇,带有诗歌感情和韵律的词赋;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所见所感。其次,教师要着眼于培养中学生继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第三部分分析隐逸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首先,本文分析了对隐逸文学存在的误读。不少隐逸文学作品中都抒发了不慕名利,恬淡自适,热爱祖国又不肯屈从权贵,关心民生又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操。有不少隐士,从学识上,他们留下大量精彩的作品和深邃的思想;从品格上,他们高洁不屈、坚贞不移,值得我们学习。其次,本文尝试从教材选编和教师课堂教学两方面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如教材选编应注重发挥隐逸文学的情感教育功能和审美教育功能,教师在进行隐逸文学作品教学的时候要由简入繁等等,希望对隐逸文学的教学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