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iH反应的动力学理论研究

来源 :鲁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ind543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天体物理学中,LiH分子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根据大爆炸核聚变模型,早期宇宙非常简单,仅包含非常简单的核H/D/He/Li、电子及低能光子。Li原子和H原子构成的LiH分子被认为是最早形成的分子之一,且LiH分子又是高偶极矩的载体。根据Dubrovich等人研究的研究发现,具有高偶极矩的分子更易在宇宙的辐射背景中留下它们的印记。因此为研究宇宙的演变过程,人们对LiH分子的形成和消耗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目前普遍认为LiH分子是通过辐射缔合形成,通过和H原子的高速碰撞而消耗。本篇论文的目的是运用QCT理论探究H原子的平动能和LiH分子的振转能及H原子的同位素对H+LiH反应的动力学性质产生的影响,包括LiH消耗通道及H原子交换通道的反应几率及反应截面的探究、H2分子的转动角动量的矢量方向的极化分布以及H2分子的散射情况等。首先对不同H原子的平动能作用下反应的动力学特性的改变做了计算。计算结果显示H的平动能对H+LiH的标量以及矢量性质都有非常关键的作用。由于势能面上不存在阈值,反应几率[P(b)]及积分反应截面(ICS)随着H原子的平动能的增大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在低平动能区间,由于平动能的变大,H2的极化程度及定取向效应都在减弱;而在平动能较大时,随着平动能的增大,H2的极化程度及定取向效应呈相反的作用。反应主要以直接反应机理为主,在低碰撞能时,有短寿命的络合物出现。H2分子主要以前向散射为主,且由于平动能的增大,其散射程度增强。其次,我们对LiH振动能对H+LiH动力学特性的作用做了探究。在平动能Ecol=0.6eV条件下,计算了振动量子数v=0、3、6、9时H+LiH的P(b)、ICS及产物转动角动量j’的极化状况。我们发现在反应物振动时,H+LiH反应的LiH消耗通道的几率及反应截面被抑制,但是却促进了H原子交换通道的几率及截面。由于LiH振动能的变大,H2分子j’的极化程度及定取向效应变弱。但当v=9时,H2分子的j’的极化程度及定取向效应又突然增强。LiH振动能的变大使得H2分子的前向散射程度不断加强。然后,在H原子同样的平动能条件下,我们对LiH转动能对反应动力学性质的作用做了探讨。发现LiH转动能对反应的ICS的影响很小,但是对H2分子的j’的极化及取向却有很大的作用。LiH转动能的增大会使产物H2的极化程度持续降低,j’的取向和定向也呈明显下降趋势。最后,我们研究了当攻击原子和靶分子分别被同位素替换后对反应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当靶分子中的H被D代替后,H2的前向散射程度减弱,但对产物转动角动量j’的极化和定取向程度的影响却很小;当攻击原子H被D代替后,H2前向散射和后向散射程度均变强,且弱化了j’的极化和定取向程度。
其他文献
中美轮胎特保案是奥巴马政府对中国发起的首例特保调查,受到中美业界的广泛关注。分析特殊保障措施的进口增长、实质损害、因果关系三要件,我们可知:从WTO特保条款分析,对中
<正>商务印书馆在2014年出版了刘沛林教授新作《家园的景观与基因——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深层解读》。该书从人居文化学、聚落地理学、城市设计以及建筑历史与理论等角度
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发生率及临床相关指标变化 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心力衰竭患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测定血浆氨基端—脑钠肽前体(N
我国存在基础设施投资不足与对公用事业的需求日益提高之间的矛盾。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决定了单一的投融资模式低效率。在城市基础设施融资过程中,政策性银行资金有限,商业银
力量是运动的基础,也是短跑运动员掌握技术和提高速度的关键所在。各种力量训练方法手段必须有利于力量素质向短跑运动的转移、发挥和利用,有效地提高短跑成绩。文章采用文献
开菲尔是通过开菲尔粒中的细菌和酵母发酵形成的乳制品,具有特殊的风味特征。在发酵过程中形成的肽和胞外多糖具有生物活性作用,体外和动物实验显示开菲尔具有抗癌、抗突变以
2013年7月,IASB发布了修订后的征求意见稿"保险合同"。本文在回顾IASB"保险合同"准则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新征求意见稿的内容进行了解读,并提出了对我国相关准则制定的建议。
网络舆情是群体性事件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主要特征有:流言广泛传播,难以实施有效控制;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信息交流呈现非理性化、情绪化倾向。网络舆情
高原环境适应性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已有多个基因被报道与高原环境适应性显著相关。巨核细胞白血病因子1(megakaryoblastic leukemia 1,MKL1)是一种转录调节因子,在平滑肌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