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的发展规划研究——以葡萄主题园为例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d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是以某类(种)作物为主体,以其生产为基础,以产品加工为支撑,以开发农业景观、田园景观和旅游服务为依托的,集种植业、加工业、旅游服务业为一体的综合性主题园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在我国有了飞速的发展,并成为我国乡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然而,与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的建设规划相对应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模式作为指导。因此,整合相关学科理论,结合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的特点,探索、研究并阐述关于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的规划模式,是当前该类园区的规划建设中亟待重视和研究解决的问题。基于此,作者将该方面的研究作为硕士论文的选题内容。   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大量文献资料,在研究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发展概况的情况下,重点分析了我国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现存的问题,归纳、总结了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的功能特点、建设目标等,并提炼出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的规划要素,通过科学分析的方法建设矩阵。并选取了部分葡萄主题博览园作为案例,进行定量分析,以获得的理论数据为指导,最终提供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的规划目标、条件、原则及优化模式等。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为绪论,指出问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内容、创新点,以及一些基本概念的介绍。   第二部分为综述。详细介绍了国内外观光农业、主题公园和植物专类园的研究概况,以及二者存在的某种关系。并对国内典型的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进行了分析研究,查找出现阶段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的规划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第三部分为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的规划模式的研究,通过对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的规划理论基础的研究,提炼出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的规划模式,分别为:前期策划、规划要素、后期运营。   第四部分为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的规划模式的评价体系。通过科学选取评价指标,构建矩阵,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权重,构建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的规划模式的综合评价模型,并以上海马陆葡萄主题公园、烟台张裕·卡斯特酒庄、青岛华东·百利酒庄、蓬莱南王山谷·君顶酒庄为例进行评价与分析,通过定量分析获得理论数据,查找现阶段葡萄主题博览园规划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第五部分为结论。通过前文的研究分析,提出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的规划条件、原则、优化模式以及发展对策。
其他文献
城市品位是一个美学概念,是人们对这个城市外观和内涵、硬件和软件在印象、感受上的一种综合判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城市品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有品位的城市才能聚
砌筑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建造方式之一,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建筑砌筑技术发展达到阶段性顶峰。原齐鲁大学是我国近现代13所教会大学之一,其中的砖砌建筑的砌筑方法与样式充分证
传统村落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生活水准的不断提升,我国的传统村落与村落的固有文化受到了剧烈的冲击,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急需关注。
原始农业是古代中国生产生活的基础,掌握时间规律是保障原始农业生产的前提。生存的基本需要使人们开始探索时间的规律,在此过程中,人们发现空间方位的确立是建立精准时间体
传统聚落与民居是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载体,研究传统聚落与民居对中国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传统聚落是人类利用与改造自然的产物,是人类生产、生活以及居住的场所,它的发展象
在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下,产业园区已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新载体。在我国近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产业园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在推动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愈发的快速,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人口的数量也与日俱增,对商业活动的需求也愈发的强烈了起来,而作为担负一定区域的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作为我国十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许多同汽车产业相关的汽车制造、研发工厂和销售中心等在各个城市兴建。现代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环境中重要且敏感的区域,紧紧的联系着城市的生态、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兰州作为我国西北的重镇,黄河穿城而过,拥有得天独厚的黄河景观和深厚的人文积淀,具
住区形态是指住区整体及其内部构成要素的外在形状或表现形式,是住区特征的一项重要方面,住区形态特征也总是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烙印。从住区形态入手,对其发展演变过程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