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降雨对亚热带森林凋落叶分解的影响及其机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m02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凋落物分解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一个基本过程,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碳(C)和营养矿化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我国亚热带地区将更加干旱,因此研究凋落物分解对降水减少的响应对于理解陆地C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反馈至关重要。为了解降水减少对亚热带凋落物分解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三种(米槠、杉木和1∶1米杉混合)凋落叶作为研究目标,在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格氏栲自然保护区米槠天然林内设置了三种处理:对照(CK)、隔离30%降雨(PE1)、隔离60%降雨(PE2),将凋落叶分别放置于不同隔离降雨处理下进行为期一年的野外分解实验,以探究不同基质质量的凋落叶分解对隔离降雨的响应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经过一年分解实验的结果表明:三种凋落叶的质量残留率均呈逐渐降低趋向,但三种凋落叶的质量残留率下降幅度存在差异,表现为米槠>米杉混合>杉木凋落叶。从不同隔离降雨处理来看,三种凋落叶的质量残留率在CK处理中都是最低,尤其是降雨减少对米槠凋落叶的质量残留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不同类型的凋落叶基质质量的损失对于不同程度降雨减少存在响应差异。在CK和PE2处理中,三种凋落叶的C和N浓度,以及凋落叶的C/N、N/P、木质素/N和可萃取物、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均对凋落叶分解有显著影响,而三种降水处理中纤维素、N/P均对凋落叶的分解有显著影响。在隔离降雨处理之间不同的凋落叶营养元素及化学组成对凋落叶分解的影响程度不同,总体上来说在CK处理下凋落叶的基质质量对分解的影响程度最大,在PE2处理下凋落叶质量对其分解的影响最小,表明相较于低质量的凋落叶(杉木),高质量的凋落叶(米槠)以及米杉混合凋落叶分解对降雨减少的响应更敏感。由于三种凋落叶的基质质量差异显著,并且不同凋落叶的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组成以及胞外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使得凋落叶在分解过程中存在不同的影响机制。冗余分析结果发现,凋落叶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胞外酶活性是三种凋落叶分解存在响应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米槠凋落叶的葡萄糖苷酶(βG)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GP/GN)、杉木凋落叶的丛枝菌根真菌(AMF)和βG、米杉混合凋落叶的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纤维素二糖水解酶(NAG)、AMF和酸性磷酸酶(AP)是造成各凋落叶分解对不同隔离降雨处理响应差异的重要原因。在凋落叶的不同分解阶段,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主要驱动因子不同。第0天的主要驱动因子是土壤矿质氮(Mineral N);第180天的主要驱动因子是土壤体积含水率(SW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第360天的主要驱动因子是土壤SWC和可溶性有机氮(DON);表明在隔离降雨处理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潜在变化主要受土壤水分以及基质有效性和养分利用效率的调节。不同隔离降雨处理下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组成影响三种凋落叶的分解。冗余分析结果发现,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影响着凋落叶的分解,其中土壤有机碳(SOC)是米槠凋落叶分解的主要影响因子;土壤DOC是杉木凋落叶分解的主要影响因子;土壤p H、SWC和矿质氮是米杉混合凋落叶分解的主要影响因子。另外,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组成是三种凋落叶分解在不同隔离降雨处理间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米槠凋落叶的分解系数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磷(MBP)、革兰氏阳性菌(GP)、AMF和总磷脂脂肪酸(TPLFA)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呈极显著负相关;杉木凋落叶的分解系数与土壤MBC呈显著正相关,而与MBN呈极显著负相关;米杉混合凋落叶的分解系数与土壤MBC、MBP、GP和AMF呈显著正相关,而与MBN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通过模拟降雨减少对三种凋落叶分解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分析,有助于深入认识我国亚热带森林土壤C和养分循环与气候变化间的反馈作用和调控机制,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森林生态系统过程模型的构建有重要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为了减轻士兵在长距离高负重行军的负担,人们设计了多种具有弹簧阻尼系统的悬浮背包。为了评估悬浮背包的有效性,通常采用人体整体耗能或局部肌肉激活程度等值作为指标,但是这些指标忽略了悬浮背包对肌肉激活分布的影响。基于Opensim建立耦合背包力学模型的人体肌肉骨骼模型,通过人体动力学分析,深入研究不同阻尼刚度的悬浮背包对肌肉激活分布的影响。方法通过运动捕捉系统记录人体背包行走时的运动学数据,获取行走
期刊
滨海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碳储存库,其碳库构成、碳汇功能及稳定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对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许多湿地被转化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这一转变过程中逐步引起湿地土壤碳汇功能与碳库规模的变化。然而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河口湿地或海岸湿地,关于区域尺度上土地利用变化,特别是围垦为稻田后土壤有机碳(SOC)及其稳定性的变化特征仍鲜见报道。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中国11个典型的滨海湿地(包括
土壤呼吸是大气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第二大碳通量,其微小变化将会显著增加或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进而对全球气候变暖产生深远的影响。土壤养分通过调控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影响土壤呼吸,厘清土壤呼吸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对预测全球陆地碳循环至关重要,是当前全球变化领域的热点问题。磷是限制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关键养分元素之一,而亚热带森林土壤高度风化,大部分磷被铁铝氧化物固定,土壤有效磷含量低,导致该区
学位
学位
菌根真菌和细根是植物获取土壤水分和养分的两条重要途径,植物根系-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过程及其生态反馈效应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杉木人工林在我国林业生产、森林碳汇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进程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于降雨减少和氮沉降条件下如何影响亚热带杉木人工林丛枝菌根真菌(AMF)和细根及其之间的关系还未达成共识。因此,本研究选取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T)、氮沉降(N)、隔离降雨(PE)和
学位
学位
为进一步认识未来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滨海湿地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碳氮磷动态长期变化过程,本研究以九龙江河口湿地中约1.7 km的潮滩横剖面(高差2.79 m)作为研究对象,对剖面上自高至低不同水位梯度的秋茄红树林(Kandelia obovata)、交错带I(秋茄红树林为主)、交错带II(互花米草为主)、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群落和光滩的土壤、微生物量和胞外酶活性的碳氮磷
亚洲夏季风降水异常引起的旱涝频繁交替对其影响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平衡影响深远。泰国西北部所处的泰国季风区是印度季风和西北太平洋季风的交汇地带,是亚洲夏季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国夏季风降水变化的特征与规律研究,不仅有利于区域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还可以增进我们对于亚洲夏季风系统演化规律与机制的理解。由于该区现代器测资料的时间跨度较短,已发表的树轮和石笋研究主要聚焦过去几个世纪,长时间跨度的古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