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典型地区骑楼立面差异及发展模式——以广州、开平、梅州、韶关为例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mama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骑楼作为一种近现代商业建筑广泛分布于广东各地,历史上曾是城市最活跃、最具景观特色的街道元素,而立面更是展现其风貌的关键部分。本文基于地域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及建筑立面形态特征,选取广州、开平、梅州、韶关的骑楼立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定性定量相结合的骑楼立面形态评价系统,对各地骑楼数量、构件样式、建筑材料、立面构图及组合类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区域对比的方式揭示各地骑楼立面形态差异并分析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在立面分类评价的基础上,文章以立面属性作为切入点,结合其地域分布阐述立面类型与地域分布的关系。分析发现骑楼在市域层面的空间分布呈现开平的“沿江带状分布(同类串联式)”、广州的“沿江带状分布(不同类串联式)”、梅州大埔县的“沿江网状分布”三种结构形态;在街巷层面则呈现与商业因素紧密相关的沿江圈层辐射、核心扩散两种空间形态。   影响骑楼立面形态及空间分布差异的因素是多样的,不同因素在不同地区影响力有强弱差异并影响骑楼发展过程,对此本文总结三类典型区骑楼立面的发展模式:侨乡文化特别区的开平模式--由华侨推动的“二次选择模式”及宗族制度影响骑楼发展,各骑楼群沿江分布且立面形态复杂、构件西式化程度高;广府文化核心区的广州模式--传统岭南文化与西方文化激烈碰撞,政府制度引导骑楼发展,骑楼立面样式多样并较为规范,是多因子持续推动的发展模式,同时老城区强大的经济吸引力影响了周边其他骑楼群的发展,不同类别的骑楼群沿江分布;粤北客家文化区的梅州及韶关模式:梅州骑楼发展深受山区文化影响,骑楼立面实现形态中式化、材料本土化,属于本土主导的发展模式,而客家人传统的居住方式影响骑楼空间分布并形成异类聚点沿江分散式分布结构;韶关骑楼的发展属于移民影响式--由于政治事件驱动带来大量移民,移民把当地成熟的骑楼直接“植入”韶关,其后受单一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骑楼立面简洁而缺乏发展动力。最后文章根据广东骑楼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改造发展的建议并得出四点结论:三类典型区骑楼立面形态差异表现为沿海、沿江地区与内陆山区的差异;三类典型区骑楼立面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反映经济基础的地域差异;虽然骑楼立面形态的演变为“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种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不同地区其主导动力存在差异;骑楼立面的演变过程是功能适应及文化基因重组的过程。通过研究以期补充学术界关于骑楼空间分布及演变方面的理论,为骑楼的更新改造提供借鉴参考。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要求转变空间增长方式,对道路交通规划利用也提出了新要求。研究道路交通对建设用地功能的影响特征,有利于科学认识道路交通对建设用地利用的导
尽管具有先天的资源优势,但资源型城市后期的发展仍经常受到经济衰退、环境恶化、社会矛盾激化等诸多问题的困扰,这使资源型城市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政府、学术界和全社会共
通过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和效益的研究,探讨二者之间的内在耦合关系,不仅可以了解一个地区土地利用现状与社会经济发展是否相适应,而且可以为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土地利用
高度重视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是江主席的一贯思想。他把全党的学习置于党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重要地位加以强调 ,告诫全党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知识来丰富和提
领导干部的非权力性影响是领导者自身的品德、才能、知识、表率、情感等个人综合素质形成的人格魅力 ,具有不可低估的感召力和渗透力。它对人的影响是建立在信任、佩服、敬重
本文以现有的区域空间结构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基于GIS的点-轴式空间分析方法,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城镇节点的空间结构、长江三角洲点-轴式空间结构以及长江三角
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在这百花盛开的季节,《河北煤炭》杂志迎来了创刊30周年。伴随着煤炭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脚步,《河北煤炭》像一朵绚丽的鲜花,历经风雨,逐步地成熟和绽放,如今
城市社会空间研究发端于192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以帕克为代表的人类生态学派兴起以来,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就成为城市地理学持久关注的研究主题。西方学者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
本论文以一“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小流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其土壤、基岩类型,详细监测了其水文变量和过程,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观测数据,并据此分析了小流域“大气-土壤-基岩-
都市农业是一种融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为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形式,产生在具有较高的城市化水平的大都市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它是未来城市农业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