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家马修·李普曼发起了一项儿童哲学教育项目,英文名为“Philosophy for Children”,致力于培养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关怀性思维能力。哲学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培养思维能力,它也让我们思考个人价值和教育价值。本文以李普曼的儿童哲学教育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如何在数学学科中渗透儿童哲学教育的相关问题。旨在通过梳理数学课程中的哲学主题,用明确的哲学探究方式,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高阶思维能力。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和问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界定了“哲学”、“儿童哲学”和“儿童哲学教育”三个核心概念,并对国内外儿童哲学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进行了考察,重点介绍了中国儿童哲学教育的现状。最后对李普曼的儿童哲学教育理论进行了简单的梳理。第一章分析了数学学科渗透儿童哲学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分别从儿童、教师和课程的角度分析了数学学科渗透儿童哲学教育是必要的。童年正是阅读,思考和讨论哲学问题的生活阶段,有利于培养哲学思维。从课程的维度看,每个学科都有一个哲学层面,而这个层面使教育变得有意义。其次,从数学和儿童哲学教育的关系、儿童的天性以及教学资源三个方面论证数学学科渗透儿童哲学的可行性。第二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儿童哲学教育。以李普曼的儿童哲学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从教学目标、原则、内容、模式与方法、评价等五个方面建立了基于数学学科的儿童哲学课程理论体系。教学目标是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表达与合作能力和提高儿童的数学文化素养。教学原则遵循主体性、开放性、启发性和互动性的原则。教学内容结合了中小学的数学教科书,并选择其中蕴含的哲学主题。教学模式主要以儿童哲学课的模式为主,采用探究共同体模式,教学方法采用对话教学法。教学评价借鉴了李普曼和费舍尔的评价标准,主要采用定性评价方法分别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评价主要是为了评价教师在哲学探究活动中的组织、内容、方法、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学生评价主要评估学生的认知思维维度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第三章是数学渗透儿童哲学教育的实践探索。本章列举了两个典型的教学案例,分析了在数学学科中渗透儿童哲学教育的具体教学程序和方法。通过案例和前一章的理论研究,结合中小学数学知识,设计了数学的本质、现象与本质、简单与复杂、推理与证明、数学美、想象与现实等六个不同的哲学主题探究活动。然后,笔者以“数字是什么”为主题上了一节儿童哲学探究课。最后,讨论了实践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给出了建议。在儿童哲学教育的发展中,教学质量、学生学业负担和学习评价也面临挑战,要求学校教师形成一个教育共同体,共同参与到儿童哲学教育中。结语部分明确了研究的意义,提出了研究的不足和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希望本研究可以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学科与儿童哲学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