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区地铁车站深基坑排桩支护结构受力规律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jx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排桩支护是深基坑支护的一种常用形式,在成都的建筑深基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地铁车站基坑广泛采用的支护形式。但是,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目前设计中支护结构所采用的力学计算模式与其实际的受力情况有较大的差距,围护桩的内力实测值远小于设计值,设计往往偏于保守,从而造成浪费,因此,有必要对排桩支护结构的受力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其中影响因素。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对成都地铁二号线站东广场站排桩支护深基坑工程进行施工监测,获得了冠梁水平位移、桩身变形(水平位移)、桩身内力、钢支撑轴力等监测数据。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了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特点。(2)应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该工程的开挖、加撑等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了各个工况下围护桩的变形及内力、桩后土压力、支撑轴力、桩间土体变形等。并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规律。(3)在上述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计算了桩间距、土体刚度及强度、温度、钢管支撑对围护结构受力变形的影响。通过上述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现场监测实测值均小于设计容许值,表明工程是安全的。围护桩内钢筋应力值远小于设计应力值,表明围护桩的设计偏于保守。(2)总体上看,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本论文的有限元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基坑的受力变形情况。(3)当桩间距为4.2m时,桩间土体最大水平位移43cm,桩后土体已经产生从地面贯通到桩底部的破裂滑动面,而桩后土压力合力基本稳定,说明排桩已经不能更大地发挥挡土作用,因此可认为其极限桩间距为4m左右。(4)对黏性土地层,围护桩的变形及内力对上体刚度、强度参数的敏感程度大小依次为:内摩擦角、黏聚力、弹性模量;对砂卵石地层,则是:内摩擦角、弹性模量。总体上看,土体刚度、强度参数偏小时,围护桩的变形及内力的计算结果将偏大,使得设计偏于保守,这也是导致实际工程中桩的钢筋应力偏小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新型巨型框架悬挂减振结构体系将悬挂建筑结构、巨型框架结构、结构振动控制技术与高性能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Carbon FiberReinforced Polymer)
目前,综合国内外情况看,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为原则研究岩土工程的可靠度分析方法是发展的大趋势。但是由于岩土的变异性大,区域性强,故对其研究迟迟没有全面展开。本文结合具
大跨桥梁结构基于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状态预警与评估是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和工程界的热点研究领域。如何有效地处理、分析和解读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采集的长期海量数据,在此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地下设施的开发在节约土地资源、改善城市土地使用结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桩作为一种深基础在地下设施的承重和抗浮
传统的建筑结构设计,一般是各类结构单独作用分别考虑,例如将主体结构、围护结构分别进行计算分析,这种方法不能反映围护结构刚度对主体结构的贡献及其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对主
水利水电、铁路、地热开采、石油天然气等工程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复杂的工程介质——节理裂隙岩体。天然岩体内部不同尺度裂隙相互贯穿、纵横交错,极大地影响了岩体自身的力学
自从1968年英国公寓发生部分倒塌以来,连续倒塌已经成为土木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它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研究。然而,他们主要研究的是地上结构
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作为一种新型的软基处治方法,因其良好的工作性能获得了工程界的青睐,目前在公路软基处治、铁路路基加固、油罐地基加固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
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快速发展,房屋建造规模的增大,建筑能耗将最终有可能超越工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而位居首位,因此将建筑节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大力贯彻势在必行。在这样
方钢管钢骨混凝土集合了钢管混凝土和钢骨混凝土的优点,由于此结构承载力大、抗震性能好等诸多优点,已经在现代社会工程上的高层、超高层建筑开始得到逐渐的应用,其在常温下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