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私家园林“阴柔”形态的意象美学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ANQING5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型期,社会整体的审美风格由相对开放、外倾逐渐转为相对封闭、内敛的“阴柔“审美形态,相应地,中国私家园林也开始向着小巧细腻、淡雅秀丽、幽曲含蓄的阴柔形态演变。本文基于意象美学理论,对“阴柔”审美形态的风格特征及其在两宋私家园林中的总体表现进行了分析,重点基于两宋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审美主体心境的影响,从园林构建和园林审美体验两个审美过程探究私家园林阴柔形态的意象生成过程以及实现这一审美形态的造园理法。由于目前宋代园林的实地遗存较少,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系统归纳和例证分析的方法,通过检索、筛选出宋代古籍中对两宋私家园林有着明确描述的园记等相关园林散文102篇,以及《全宋诗》《全宋词》中关于两宋私家园林与园林要素的诗词,对其进行归纳统计、例证分析,并以大量的绘画作品作为旁证,同时结合中国古典哲学史、思想史和民族心理学等学科资料研究审美主体的心境,分析两宋私家园林阴柔审美形态的意象生成过程。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对研究背景等内容进行阐述,第二章对哲学、美学范畴的阴柔形态进行概念溯源和风格特征研究,并对两宋私家园林中阴柔形态的总体表现进行简要论述,第三章对影响审美主体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分析、了解审美主体的审美心境,文章的主体部分即第四、五两章则从园林构建和园林审美体验两个过程对阴柔审美形态的意象生成过程进行论述。对私家园林的阴柔形态进行意象美学的解读,不仅可以从情景交融的审美活动过程对造园方法进行研究,从“天人合一”的美学角度更加深刻地理解私家园林的这种美感,同时也是把意象美学理论引入园林美学研究的一个全新尝试,可以为园林美学理论研究提供新的审美视角和审美模式思路。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生物多样性构成了很大威胁,致使鸟类的活动范围减少,鸟类栖息地出现破碎化的问题。湿地是重要的鸟类栖息场所,同时也是最具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湿地公园作为湿地开发的一种方式,不仅能够为鸟类提供重要的栖息环境,还可以有效保护湿地资源。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以永定河北京段的生态修复为契机打造湿地公园,探讨如何在湿地公园的基础之上营造鸟类栖息地。本文以北京市永定河长阳湿地
学位
平枝栒子(Cotoneaster horizontalis)和水栒子(C.multiflorus)是园林绿化中优良的观花、观果灌木。但自然状态下其种子从解除休眠到发芽需要1-2年。为确定2种栒子种子的休眠类型、找出其种子解除休眠的最佳方法,本文观测了果壳解剖结构及透水性、种胚发育过程及果壳酸蚀结合低温层积处理的发芽率,测定了2种栒子种子层积过程及平枝栒子种子萌发过程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主要研究结果
王世贞作为明代“后七子”领袖,在文学、历史、戏曲、收藏等方面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作为爱好山水林泉之人,王世贞在园林鉴赏领域也有突出成就,不仅游历大量名园胜景,留下传世诗篇,还亲自参与造园实践,先后营造了多处具有极高水准的私家园林。本文对王世贞的园林意趣与实践成果分别进行研究,一方面从王世贞所处的时代、地域背景展开,结合王世贞的文学作品,发现其园林意趣,提炼其园林美学的核心思想。另一方面,梳理与王
学位
民国时期是中国家具发展历程中承古启今、中外融通的重要阶段。民国时期的天津,其历史和文化影响力具有独特的地位。民国时期在天津出现的,受多元文化重叠与交融的影响,极具时代和地域特点,彰显兼容并蓄和舒适实用等特征的津派家具,成为了中国家具史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以津派家具为研究对象,通过全面、系统地资料搜集和整理归纳,研究分析津派家具的典型特征、设计背景和“品”、“病”之处,从而在抢救性保护和传承文
素有“福建园林明珠”之称的福州西湖,始建于西晋,先后以水利设施、皇家园林、公共园林、宫湖、城市公园等性质而存在。近年来,福州市政府与人民越发重视福州西湖的园林价值,其中《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2-2020年)》将福州西湖与其周边场地划成福州西湖历史文化风貌区。为有效地保护和开发福州,有必要对福州西湖历史风貌进行深入研究,以填补现阶段的学术空白。因此,本文以晋太康三年至民国五年(282-
野生动物资源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作为我国珍稀自然资源,其重要程度却被我国长期低估,过度开发利用严重破坏了资源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现状不容乐观,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难以兼顾,资源空心化问题严重。因此,健全野生动物资源的产权制度,提高其使用和保护效率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对野生动物资源进行资产化评估。本文选取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作为研究对象,界定其资源资产的概
桂林位于岭南的湘漓喀斯特谷地,漓江、洛清江、湘江共处在谷地内,特殊的自然地理位置决定了桂林有别于其他的岭南城市险要的军事地位。秦朝出于军事目的在此开凿了沟通漓江和湘江的灵渠,唐朝又修筑了沟通漓江和洛清江的相思埭,完善了桂林的水路交通网络,此后桂林府城外又建起了以军事防御为目的的水利系统。不同历史时期结合自然水系建成的水利工程,形成了桂林的区域水利系统,并促进了桂林的农业的发展、聚落的形成和风景的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