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法·越法·无讼——中国古代法官对成文法的态度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chy3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通过动态的司法个案分析和文化思考研究中国古代法官在审案断狱时是如何对待成文法典的,探索其循法与越法的具体做法及目的,进而思考传统法官这种对待成文法的态度对今天中国司法实践的借鉴意义。  笔者认为,传统中国社会里的司法官员在审案断狱的过程中,以循法而判为基础,但绝不仅仅拘泥于成文法典的规则。他们常常运用自己的智慧对成文法典进行变通,越法而判也是他们的常见做法。而无论循法还是越法,其最终的目的都是追求无讼之和谐。这成为中国古代司法官员的终极价值追求。中国古代法官的这种对待法律的态度对建设法治中国实践中当代法官的行为准则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除绪论和结论外,共分四个部分。其主要内容分别为:  第一部分“循法而判——中国古代法官的审判基础”。在概要分析了传统中国成文法典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成文法典中对于循法而判的规定和司法实践(主要是明清时期)中的循法而判。得出循法而判是中国古代法官审案断狱首先应该遵循的一条准则。  第二部分“越法而判——中国古代法官的通常做法”。主要以《刀笔菁华》和《刑案汇览》中的案件为例,考察了中国古代法官在什么情况下会越法而判,总结了中国古代法官越法而判的基本特点。  第三部分“无讼之和谐——中国古代法官的终极价值追求”。通过对儒、法、道家“无讼”法律思想的考察,得出中国古代法官无论是循法还是越法,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无讼之和谐的目标,法律在他们眼中只不过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工具而已。并借鉴张中秋教授的观点分析了形成这种法律传统的原因。  第四部分“古代法官对成文法的态度对现代的借鉴意义”。主要结合当前中国法治建设实际分析了古代法官眼中“神圣但不绝对”的对成文法的态度的现代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对视觉伺服反馈的一类类非完整移动机器人,提出在视觉参数不确定下的有限时间饱和镇定问题.运用多步控制策略和有限时间稳定性理论,设计分段连续的饱和控制律使得闭环系统的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不断发展,在国际上也享有非常好的口碑,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实现铁路运营的电气化发展是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目标.而电气化所需要的最基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号召力,对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顺利实现省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新基
智能电表低压集抄自动抄表成功率的高低是一个相对繁杂的影响体系,关系到有关档案管理、设备维护运用、通信技术、设备储备与技术支持等情况.需要完善有关各环节管理,保证整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厄尔阿布拉矿的陆上输送系统于1996年6月投入使用,作为一个特殊项目的其中一部分,其核心设备是CV-103系统。包括一条长20 000 m,宽1 600 mm的PHOENOCORD St 6800钢丝绳输送带
以硝普钠为外源NO供体,选用坝亚9号和坝亚11号为材料,60g/L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以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成苗率、幼苗长度及干重为指标,考察NO对亚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曼瑟尔·奥尔森(MancurOlson)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奠基者,他的学术贡献远远超越经济学的范围,对政治学以及其它社会科学的发展都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拟通过
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于智能配电网的保护与控制就变得尤为重要,除了目前智能配电网继电保护方式应用过程之外,还需要结合多种保护方式与控制手段,来维护智能电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