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小麦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s f. sp. Tritici)是严重影响小麦生产的世界性重要真菌病害之一,在我国其危害日益严重,而选育和使用抗病品种被认为是控制白粉病病害最经济、有效和安全的措施。小麦野生近缘种属中蕴藏着丰富的遗传变异,是小麦抗白粉病育种的重要基因来源。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和小麦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的构建,为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和定位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本研究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s f. sp. Tritici)是严重影响小麦生产的世界性重要真菌病害之一,在我国其危害日益严重,而选育和使用抗病品种被认为是控制白粉病病害最经济、有效和安全的措施。小麦野生近缘种属中蕴藏着丰富的遗传变异,是小麦抗白粉病育种的重要基因来源。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和小麦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的构建,为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和定位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本研究以抗白粉病的小麦-冰草易位系5112-4为研究材料,在抗病基因推导的基础上,利用离体和活体接种白粉病菌,借
其他文献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引起最严重的小麦病害之一,在我国尤为普遍流行。小麦条锈菌是一种专化寄生菌,至今尚未发现有性阶段,利用寄主抗病基因是鉴定小种致病基因的唯一途径。明确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的抗条锈病基因及其遗传特点,并标记、定位其抗条锈病基因,可将小种生理专化研究和品种抗病性分析提高到基因分析水平。小麦品种PIW138是由巴基斯
本试验于2008~2009年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教学实验基地进行。以中国柽柳与管花肉苁蓉为材料,进行了中国柽柳扦插繁殖的生长发育调查分析。肉苁蓉寄生后设立4种处理:对照(未寄生肉苁蓉)、处理A(寄生1个肉苁蓉)、处理B(寄生4个肉苁蓉)、处理C(寄生8个肉苁蓉),测定分析了各处理柽柳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肉苁蓉干物质积累进程及多糖、甘露醇、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和半乳糖醇
花生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油料和蛋白质作物,花生种质资源研究是育种工作的基础。本研究以河北省不同植物学类型的75份花生地方品种为材料,利用DNA分子标记(SSR)结合田间表型鉴定,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利用Genbank现有的9万多条ESTs序列,进行了EST-SSR标记开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主茎高、总分枝数、单株生物重等9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8.65%~271.51%之间,其中以三成果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干旱一直是影响小麦生产的最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培育兼具抗旱节水高产的小麦品种是提高小麦单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作物抗旱性是复杂的数量性状,从分子水平对小麦抗旱相关重要性状进行遗传剖析,对小麦抗旱性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关联分析以自然群体为材料,以连锁不平衡为基础,将目标性状的遗传变异与基因
为了研究小麦品种资源PPO活性与穗发芽的关系,筛选稳定的低PPO活性种质资源,对小麦品种及资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PPO活性。并利用6个小麦品种(系),按双列杂交设计配制成21个杂交组合。对小麦籽粒PPO活性与穗发芽率相关关系、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及遗传力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1、小麦品种资源穗发芽率变幅较大,变异范围在10%-30%之间;PPO活性频次分布较为平缓,PPO活性主
由小麦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引起的小麦叶锈病(wheat leaf rust)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筛选和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叶锈病最为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了解我国小麦栽培品种以及重要抗源材料的抗病基因组成和遗传特点是合理利用抗病品种的基础。本试验对来自于山东、河北和辽宁省的60个主栽或拟推广的小麦品种的进行了初步的抗叶锈性分析。明确了测试品种的抗叶锈性和部分小麦品种
本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梨工程技术中心组培快繁中心培养的梨砧木品种杜梨试管苗为试材,对单一激素不同浓度及不同激素组合配比对杜梨愈伤组织的诱导作用及组培苗的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不同的愈伤组织类型及大小与组培苗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成功得出了最适宜杜梨继代苗生长发育及愈伤组织诱导的激素配比,以及添加不同的外源激素后对杜梨愈伤组织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对杜梨继代苗进
异三聚体GTP结合蛋白(heterotrimeric GTP-binding proteins, G蛋白),是活细胞内一类具有重要生理调节功能的蛋白质,它在跨膜信号转导途径中,对质膜上的信号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G蛋白由α、β和γ三个亚基组成,Gα亚基在信号传递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Gβγ二聚体亚基的作用是将Gα锚固于细胞膜上并通过与之结合或脱离来调节其活性。此外,Gβγ对细胞内定位,调节受体功能,活
本论文通过开展不同用量商品有机肥试验、有机无机肥的施用试验、缓释肥试验、直播稻和机插秧水稻不同施肥量试验,明确了每666.7m2基肥施用200kg商品有机肥,氮化肥施用16-18kg,氮、磷、钾配合施用比例1:0.15-0.3:0.15-0.3能达到较高产量目标,实现科学施肥,降低氮化肥用量。同时提出施用缓释化肥后,可提高化肥利用率,稻田氮化肥可减少10%以上,对市郊水稻种植科学施肥具有一定的参考
利用从山东不同地区筛选到的根瘤菌对黄淮海地区的主栽大豆品种进行结瘤匹配性试验,寻找到两株对这些大豆品种具有明显匹配性差异的根瘤菌组合。通过土壤栽培试验对菌株M-5的固氮能力进行了测定。对在大豆品种荷豆12均能够良好结瘤的两个菌株M-5和HH-1-6进行了蛋白质组学初步分析,以探寻其共生匹配性差异的机理。本研究将为根瘤菌剂选用提供参考依据,实现共生体系高效共生固氮的目的。论文结果如下:从山东各地采集